斜堆甸
即今吉林蛟河市与退博、新站之间的三角地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: “土人欲执漫都诃以与敌,使来告急,遇太祖于斜堆甸。太祖曰: ‘国兵尽在此矣,使敌先得志于漫都河,后虽种诛之,何益也。’乃分甲士四十与之。……夜急攻之,迟明破其众。”即此。
即今吉林蛟河市与退博、新站之间的三角地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: “土人欲执漫都诃以与敌,使来告急,遇太祖于斜堆甸。太祖曰: ‘国兵尽在此矣,使敌先得志于漫都河,后虽种诛之,何益也。’乃分甲士四十与之。……夜急攻之,迟明破其众。”即此。
又名蟹河。即今安徽固镇县南澥河。源出安徽濉溪县南,东流至固镇县东南入浍河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解水 “上承 (谷阳) 县西南解塘,东北流径谷阳城南……又东北流注于涣 (浍河)”。
即今湖北天门市西南二十里新堰乡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天门县西南有新堰口市。
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南垄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长乐县 “松下镇” 条下: 垄下城 “在县东南二十余里。嘉靖四十年,居民筑此以备倭。周一里”。即今福建省长乐市东南垄下。明嘉靖四十年(1561年)筑,以
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南亳城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内黄县 “戏阳城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西南二十五里又有亳城。城东有殷中宗陵。今为亳城集。”
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东北吉尔嘎朗镇。清为科尔沁左翼后旗驻地。1954年科尔沁左翼后旗迁今治甘旗卡镇。
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北。宋本 《寰宇记》 卷116永明县: “掩山在县西北三十里,接营山。又西连青山。有一岩,穴口有石掩塞,因为名。”
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南三十里南营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 南把截堡 “城周一里有奇,迤南隘口有七,今设把总”。
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五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庐江县“有东顾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一》:东顾山“俗名马家山,为县左护,有黄荆、金狗、诸窝泉出此,灌溉田亩”。
亦作禄缘。在今广东新兴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新兴县 “立将镇” 条内: “福缘巡司在县南三十里。洪武元年置,十五年废。”
北宋置,属永平县。即今河北永年县。宋范成大 《临洺镇》 诗自注: “去洺州三十里,洺酒最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