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纳木城
在今西藏白朗县西北白郎学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拜纳木城 “在日喀则城东南七十里”。
又作巴浪、白浪、巴纳木。清康熙年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白朗县。
在今西藏白朗县西北白郎学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拜纳木城 “在日喀则城东南七十里”。
又作巴浪、白浪、巴纳木。清康熙年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白朗县。
元置,属崇安县。在今福建武夷山市旧南门外。明初改为长平驿。
①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治所在合水县(唐改名安化,今甘肃庆阳县)。《元和志》卷3庆州:“(隋)割宁州归德县置庆州,立嘉名也。”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、庆阳、环县、合水、华池等市县及陕西志丹县西部。大业
在今陕西凤翔县南。据《史记·封禅书》载: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,其口止于鄜衍,于是作鄜畤,祭白帝。宣公作密畤于渭南,祭青帝。灵公作吴阳上畤,祭黄帝,作下畤,祭炎帝。献公作畦畤栎阳,祭白帝。汉高祖立黑帝
一名严陵山。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南四十里。《后汉书·严光传》: 严光 (字子陵) 南归,“耕于富春山”,即此。山上有严子陵钓台,临江有严子陵祠。
即羊角营。今江西会昌县南羊角城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会昌县:羊角水隘“在县南。《志》云,县东之水自武平来者为湘江, 自汀州来者为绵江,合流经县之东北,屈曲萦回,三面阻水,独以一面南扼闽广之冲。羊角
1929年析武都县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在白马关 (今甘肃康县东北云台镇)。1944年迁今县东南岸门口镇。1961年迁今治咀台镇。在甘肃省东南部、西汉水南岸,东及东南邻陕西省。属陇南市。面积2959平方千
又作於都斤山、乌德鞬山。即今蒙古国杭爱山。名见 《周书》、《隋书》、两 《唐书》之《突厥传》 及其他文献,为突厥、薛延陀、回纥可汗相继建牙之地。突厥文碑作Utukan(Otukan)。《新唐书·突厥传
在今浙江绍兴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越州山阴县: “北三十里有越王山堰,贞元元年观察使皇甫政凿山以畜泄水利。”
在今四川彭山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74彭山县:北平山“在县西北三十四里。李膺《益州记》云:张道陵得仙于此。陵有二十四化,此山是其一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彭山县:北平山在“县西北三十里。上有天柱峰”。
即今内蒙古喀喇沁旗驻地锦山镇。清乾隆八年(1743)喀喇沁多罗杜棱郡王噶勒藏的次子敏珠尔拉布坦被封为辅国公,人称“公爷”,建府于此,故名公爷府。1948年喀喇沁右翼旗迁治于此。1949年喀喇沁右翼旗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