戚桥镇
即今安徽和县西南戚镇乡。明万历 《和州志》 卷1: 戚家桥在 “州西十二里”。
即今安徽和县西南戚镇乡。明万历 《和州志》 卷1: 戚家桥在 “州西十二里”。
即自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行,过秦岭,沿丹水,至今河南西峡县之道路。沿途设驿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商州 “贞元七年,刺史李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余里,回山取途,人不病涉,谓之偏路,行旅便之”。《舆程
即灵道县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。
在今安徽潜山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一》:石牛洞“在潜山县西北十五里。有唐李翱题咏”。
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北流县 “双威镇” 条下: “又有游鱼砦,在县南山中,乡人避兵处。成化二年 ‘贼’ 邓辛酉据此,掠广东信宜县境,官军讨平之。”
在今河南偃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郾城县: “葛伯城在县南,相传古葛伯国也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十二年 (817) 二月,“淮西行营奏克蔡州古葛伯城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宁陵县东北。唐元和十二
即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右翼前旗。清顺治六年(1649)置,原驻地在今内蒙古乌审旗东北阿都亥村。民国间属绥远省,20世纪40年代迁今乌审旗驻地达布察克镇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
在今甘肃泾川县西北。《晋书·姚泓载记》:东晋义熙十二年(416),秦将“(姚)绍进兵蹑(赫连)勃勃,战于马鞍坂,败之”。即此。在今甘肃省平凉市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十二年(416年),夏赫连勃勃进
①战国周慎王五年(前316)秦灭巴国后置,为巴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建武十一年(35)伐公孙述,“威虏将军冯骏围田戎于江州”。次年“拔江州,获田戎”。即此。南齐永明五年(48
今安徽颍河支流泉河。《元和志》卷7沈丘县:“小汝水,在县北。”
亦作太元城。又名罗城(今四川成都市)。唐乾符三年(876)西川节度使高骈重建成都城。《全蜀艺文志》卷33王徽《创筑罗城记》:“南北东西凡二十五里,拥门却敌之制复八里。其高下盖二丈有六尺,其下广又如是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