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陀部
又名官桂思陀部。宋大理置,属秀山郡。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大新寨。元代于此置和泥路。
大理国置,治今云南省红河县西南思陀镇。属秀山郡。元置和泥路。
又名官桂思陀部。宋大理置,属秀山郡。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大新寨。元代于此置和泥路。
大理国置,治今云南省红河县西南思陀镇。属秀山郡。元置和泥路。
在今广东澄海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府澄海县: 冠陇隘 “在县西十里”。
在今广西邕宁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3横州: 南里乡 “在永定县南二十里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北宋置于上亭驿,属梓潼县。在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五十里上亭铺。
唐天宝初于会川县侧置,属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北。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:至德元年(756)“南诏取巂州会同军”。即此。唐天宝初置,在今四川省会理县北。《旧唐书·南诏传》:至德初,南诏阁罗凤陷越嶲会同军
北宋置,属乾宁军。在今天津市西。
西魏大统十年 (544) 置,治所在同和郡(治今甘肃岷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39: “南有岷山,因以为称。” 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县地。隋大业初废,义宁二年 (618) 复置。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和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黔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龚滩镇北十八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0洪杜县: “因县东一里洪杜山为名。”贞观三年 (629) 移治洪杜溪,麟德二年 (665) 移
即浯溪。今湖南祁阳县西南之浯溪。唐上元中元结罢道州归,爱其山水,因家焉。亦名漫郎宅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5引宋陈衍《题浯溪图》云:“元氏始命之意,因水以为浯溪,因山以为吾山,作屋以为吾亭。三吾之称,我所自
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南方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武鸣县东北陆斡镇卢村。贞观八年(634)属澄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入上林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东北。属澄州。
即今西藏西南部冈底斯山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冈底斯山“即大雪山地,阿哩地方之东北,周一百四十余里,峰峦陡绝,积雪如悬崖,山顶百泉聚流,至麓即伏,实诸山之祖脉,梵书所谓阿耨达山也”。阿耨达为清凉无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