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怀仁县

怀仁县

①南朝梁普通中置,为怀仁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。西魏废帝二年(552)改为普宁县。

②东魏武定七年(549)置,属义塘郡。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三十六里城头乡。隋开皇三年(583)移治今赣榆县西北十二里城里(旧赣榆),属海州。大业初属东海郡。唐属海州。金大定七年(1167)改名赣榆县。

③辽置,属大同府。治所即今山西怀仁县。金贞祐二年(1214)升为云州。元复为怀仁县,属大同路。明属大同府。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察哈尔省。1952年复属山西省。

④清光绪三年(1877)析岫岩州东部地置,属兴京厅。治所在六道河(即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)。宣统元年(1909)属兴京府。1914年因与山西怀仁县重名,改为桓仁县。


(1)古县名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年)置,治今江苏省赣榆县西北城头。属义塘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移治今赣榆县西北旧赣榆(城里)。金大定七年(1167年)改名赣榆县。(2)古旧县名。清光绪三年(1877年)置,治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。属奉天府兴京厅。1914年因与山西省怀仁县重名,改名桓仁县。(3)今县名。在山西省北部。属朔州市。面积 1280 平方千米。人口25.5万。辖4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云中镇。唐为云中县地,辽析云中置怀仁县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“因阿巴齐(即阿保机)与晋王李克用会于东城,有‘怀想仁人’之语,故县取名。”故址在今县西。金贞祐二年(1214年)徙今治,升县为云州。元复为怀仁县,属大同路。明、清属大同府。1914年属雁门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察哈尔省。1952年属山西省。1954年与大同县并为大仁县。1958年并入大同市。1960年与大同县分开,置怀仁区,属大同市。1964年复为怀仁县。1965年属雁北专区。1993年属朔州市。地处大同盆地中西部。桑干河、浑河、御河、口泉河、鹅毛河、大峪河流经境内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谷子、小麦、高粱、莜麦、马铃薯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矸石、石灰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陶瓷、化工、机械、建材、造纸等。同蒲铁路和208国道,大应、石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鹅毛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、日中城汉墓群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革塔堡

    一作塔堡。 明置, 属平武县。 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阔达乡。后废。

  • 常宁镇

    北宋置,属句容县。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四十里南镇街村。明弘治 《句容县志》 卷1: 常宁镇“在县治东南四十里茅山乡崇禧宫西,又有北镇相去十里许玉晨观西。天禧元年以镇置寨。有巡检司税课局。今废”。(1)古

  • 高蓬镇

    即今河北定州市南高蓬镇。清道光 《定州志》 卷7市集: 高蓬镇在 “城南四十里”。在河北省定州市南部偏西。面积56.2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北高蓬,人口4180。1953年设北高蓬乡,195

  • 汉南郡

    唐至德二年(757)改安康郡置,治所在西城县(今陕西安康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石泉县以东、旬阳县以西的汉水流域。乾元元年(758)改为金州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改安康郡置,治西城县(今陕西安康市)。辖

  • 上仓店镇

    清置,属蓟州。即今天津市蓟县南三十里上仓镇。

  • 包水

    亦作泡水、苞水。在今江苏丰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山阳郡平东侯国:“包水东北至沛入泗。”

  • 安阳亭

   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故邺县附近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五年(十六国后赵太宁元年,349),石虎死,“(彭城王)遵至安阳亭,张豺惧而出迎,遵命执之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。十六国后赵太宁元年(349

  • 溱州

    ①北魏置,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。隋开皇初废。②隋仁寿四年 (604) 改豫州置,治所上蔡县(大业初改汝阳县,今河南汝南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上蔡、西平、新蔡、淮滨、息县、確山等县间地。大业二年 (60

  • 披衣山

    一名云山。在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北燕山寨。《寰宇记》 卷139朗池县: 披衣山 “在县西南六十里。天将雨,山上云雾驰曳如披衣焉,上有云山寺”。

  • 揟次县

    西汉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西北。十六国后凉属昌松郡。《晋书· 吕光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一年(386),魏安人焦松等起兵迎前凉张天锡子 “大豫于揟次,陷昌松郡”。即此。北周省入昌松县。《三国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