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化县
①西魏大统十二年(546)改化政郡置,属夏州。治所在岩绿县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榆林市和横山县西部、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置,为弘州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县北二十里。大业初属弘化郡。唐武德六年(623)移治今庆阳县,与合水县同为庆州治。神龙元年(705)改为安化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置,治今甘肃省庆城县西北。属弘化郡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移治今庆城县,与合水县俱为庆州治。神龙元年(705年)改名安化县。
①西魏大统十二年(546)改化政郡置,属夏州。治所在岩绿县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榆林市和横山县西部、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置,为弘州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县北二十里。大业初属弘化郡。唐武德六年(623)移治今庆阳县,与合水县同为庆州治。神龙元年(705)改为安化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置,治今甘肃省庆城县西北。属弘化郡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移治今庆城县,与合水县俱为庆州治。神龙元年(705年)改名安化县。
即今湖南宁乡县西南沩水北岸黄材镇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 “茶园市” 条下: “黄材市在(宁乡) 县西南一百十里。”
在今海南省海南岛上。《寰宇记》卷169琼州文昌县:“其俗以土为金,器用瓠瓢,无水,人饮木汁,谓之木饮州。”又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卷4:“木饮州,珠崖一州,其地无泉,民不作井,皆仰树汁为用。”
即今浙江绍兴县东北马山镇。乾隆《绍兴府志》卷7《市》引《万历志》:马山市“在府城北二十里”。
西周初封国,称为巴子国。春秋时,与楚、邓等国交往甚密,向川东发展。战国时,巴国亦称王。都江州(今四川重庆市)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“其地东至鱼复,西至僰道,北接汉中,南极黔、涪。”鱼复在今奉节
隋置,属信都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中南部。唐废。
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一百里。清时设盐大使。后因黄河决口,场署被淹,迁于广饶城内。后又迁于羊角沟。民国时与官台场改并为王官场,驻寿光县侯镇。
南朝梁、陈间于废宋元县置,属新会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境。隋开皇十年(590)废入新会县。
即今河北涿鹿县东南矾山镇。《金史·靖安民传》: 兴定四年 (1220),为防蒙古南略,封安民为易水公,管辖涿、易、安肃、保州及矾山寨等,“十月,安民出兵至矾山,复取檐车寨”。
即今山西新绛县西北泉掌镇。《清一统志·绛州》 “杨庄堡” 条下: “ (绛州) 西北三十里有泉掌堡。”
东魏武定八年(550)分僮县置,属武原郡。治所在江苏邳州市北艾山东北。因艾山为名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