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开州

开州

①西魏废帝二年(553)置,治所在东关郡新宁县(今四川开江县东北沙坝场)。北周天和四年(569)移治周安郡西流县(今四川宣汉县东南坝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开江、开县及宣汉县东南地。隋大业二年(606)废。

②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万州置,治所在盛山县(后改开江县,今四川开县)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盛山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开州。辖今四川开县地。元属夔州路。明洪武六年(1373)降为开县。

③金皇统四年(1144)改澶州置,治所在濮阳县(今河南濮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濮阳市和濮阳、清丰、长垣三县及山东莘县南部地。元属大名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)省濮阳县入州。清不领县。1913年改为开县。

④辽置,治所在开远县(今辽宁凤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凤城市及岫岩满族自治县地。金废。

⑤明崇祯四年(1631)置,属贵阳府。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。1913年改为开县。


(1)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置,治今四川省开江县东北沙坝场。北周天和四年(569年)移治今重庆市开县西北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万州复置,治盛山县(广德元年〔763年〕改开江县,今开县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开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盛山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开州。宋属夔州路。元废开江县入州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降为县。(2)辽置,治开远县(今辽宁凤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省凤城、岫岩等市县以南至海,及朝鲜西北角地区。金废。(3)金皇统四年(1144年)改澶州置,治濮阳县(今河南濮阳市。明初省入州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濮阳、清丰、长垣等市县及范县西北部地。属大名府路。明属大名府,辖境略有缩减。清不辖县。1913年降为县。(4)明崇祯四年(1631年)以副宣慰洪边旧地置,治今贵州省开阳县。属贵阳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废州改为开县,1914年改名紫江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紫霞岩

    又名斜岩、紫虚洞、重华岩。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九疑瑶族乡境内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24道州: 斜岩 “在县南二百余步 (里),古木苍烟,石田棋布,岩窦可二丈,其中深不可及……执炬而入,但见峻崖峭壁,寒泉寒风,

  • 南镇

    ①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21保定县: 南镇 “在城 (今文安县西北新镇) 南十八里。按 《保定县志》: 南镇为南北往来孔道,河流环绕,岸有古柏横接如桥,行者便之。《邑志》 谓之柏桥

  • 卤县

    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约在今甘肃东部或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。东汉废。

  • 屈爪屿

   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北,白沙岛东北十里。清蒋毓英 《台湾府志》 卷3: 屈爪屿 “屿形如卧虎屈爪势”。

  • 仲桥

   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郑国渠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四年(329),赵南阳王胤帅众数万自上邽取长安,“军于仲桥”。胡三省注:“郑国渠径仲山,渠上有桥, 谓之仲桥, 在九��山

  • 涧河

   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延庆州: 涧河在 “州南三十里,源出八达岭,岭东四里有青龙桥,涧河经其下,东南流入居庸关,达昌平州界,入于榆河”。②在今山西榆次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

  • 徐州府

    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 升徐州置,属江苏省。治所在铜山县 (今江苏徐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新沂、宿迁以西,及安徽砀山、萧县地。1912年废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升徐州置,治铜山县(今江苏徐州

  • 博山市

   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博山县城郊析置,治博山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博山区)。1950年5月撤销,并入博山县。旧市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博山县析置,治博山(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)。1950年撤销

  • 七子山

    ①即横山。又名踞湖山、荐福山、五坞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十五里。民国《吴县志》卷19:横山“上有七墩,俗称七子山”。又引康熙《志》云:“山之岭九,九岭各有墩,中空为藏军处。”②在今山东海阳县西南。《寰宇

  • 坛木树坪

    亦作坛木坪。即今四川巫溪县北坛木乡(坛木坪)。清光绪《大宁县志》卷1:坛木坪“(北)一百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