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武营
清置,属四川提督。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建武乡。乾隆四十三年 (1778) 改游击为都司。《清史稿·胡中和传》: 同治三年 (1864),“冬,剿苗匪于建武,腰中弹伤,力战败之”。即此。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移兴文县治此。后废。
清置,属四川提督。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建武乡。乾隆四十三年 (1778) 改游击为都司。《清史稿·胡中和传》: 同治三年 (1864),“冬,剿苗匪于建武,腰中弹伤,力战败之”。即此。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移兴文县治此。后废。
一名尖山。在今安徽旌德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旌德县:正山在“县西三十里。峰岩峭峻,泉石错列。谚云:正山巍峨接星斗,分别冈峦九十九。南唐屯戍于此,以备吴越”。
南宋置,在今河北赞皇县东五马山。《宋史·高宗纪》:建炎二年(1128),“和州防御使马扩奔真定五马山砦聚兵,得皇弟信王榛于民间,奉之总制诸砦”。即此。
隋大业间升泸河镇置,属辽西郡。治所在今辽宁锦州市。后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八年(612年)置,治今辽宁省锦州市。属辽西郡。后废。
亦作五级。即今河北武安市西南午级镇。明嘉靖《武安县志》卷2镇店:有五级。清乾隆《武安县志》卷3集镇:午汲在“县西十二里”。在河北省武安市中部。面积71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午汲,人口2990
明永乐二年(1404)置乌撒卫后千户所,属贵州乌撒卫。治所即今云南宣威市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废。
即今福建漳浦县南四十里杜浔镇。清有把总驻守。在福建省漳浦县西南部、金岗山南麓。面积139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正阳,人口2.1万。原名衽阳,清康熙间以地临水边又林茂地沃改今名。1958年
即朗卜切喀巴普山。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20载:“西番 (藏)语: 朗沁谓象,喀巴布,水口也。雪山涧水下流,如出象口,故名。”
东晋义熙十年(414)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荣县西北。一说在今威远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二》:资官废县“按:县自晋置,名曰冶官。盖以县有铁山,出铁置冶而名也。隋讹冶为咨,咨、冶字尚相类”。南齐
又名脊现关。在今安徽安庆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二》: 脊现关 “在怀宁县北十八里脊现岭上。县北连山迤逦,至此而为狭岭,置关其上,以扼舒庐之要。按脊现关亦作集贤关”。为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的重要战场。
东汉改清河郡置,治所在甘陵县 (今山东临清市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清河及枣强、南宫各一部分,山东临清、夏津武城及高唐、平原各一部分地。建和二年 (148) 改为甘陵国。三国魏改为清河郡。西晋复为清河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