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魏太和十三年 (489) 析颍阳县置,属洛州。治所在今河南伊川县东南白沙乡下磨。东魏天平初为中川郡治。北周徙治废颍阳城 (今河南登封市西颍阳镇)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为武林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
①即今江西于都县东北三十五里水头圩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9:雩都县东北“率口墟又北行偏东五里至水头墟”。②在今广东广州市北白云山,有大小两水廉,相去三百步。宋方信儒有诗。
清光绪十二年(1886)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乌苏县。1913年改为乌苏县。即“乌苏厅”。
南宋咸淳元年 (1265),以度宗潜邸升忠州置。治所在临江县 (今四川忠县,不久迁治县东四十里皇华村)。元复降为忠州。南宋咸淳元年(1265年)升忠州置,治临江县(今重庆市忠县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忠县
明弘治间降忻城县置,属庆远府。治所即今广西忻城县。1928年升为忻城县。
①北宋置,属蓬溪县。在今四川蓬溪县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二》 “利国镇”条内:“又仁和镇,在(蓬溪)县南二十里。”②在今江苏滨海县西北。旧属阜宁县,清时设苇荡右营守备驻此。(1)在北京市顺义区中
乌鲁木齐城(迪化城)简称。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。清王定安《湘军记》卷19:同治九年(1870),阿古柏“潜勾马仲自吐鲁番共攻妥明。妥明乞降,帕夏仍令为清真王,踞守乌垣”。
在今贵州贵定县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阳宝山“高可百余丈。树木森密,殿阁崔嵬,诸峰环向此山,称黔东之胜。山上产茶,山后为西华山”。
即大福坪。今湖南安化县东南一百三十二里大福镇。
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北龚路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川沙县西北有 “龚家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