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昌县
元置,为应昌府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西南四里。后为应昌路治。《元史·顺帝纪》:元末,“帝驻于应昌府。又一年,四月丙戌,帝因痢疾殂于应昌”。明初废。
古县名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年)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西南鲁王城。为应昌府治,二十二年后为应昌路治。明洪武中废。
元置,为应昌府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西南四里。后为应昌路治。《元史·顺帝纪》:元末,“帝驻于应昌府。又一年,四月丙戌,帝因痢疾殂于应昌”。明初废。
古县名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年)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西南鲁王城。为应昌府治,二十二年后为应昌路治。明洪武中废。
即今福建同安县南刘五店。与厦门对峙,直达外洋,为海防要地。清乾隆五十四年(1789)置刘五店巡司于此。
即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店子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景州东光县:半壁店“在县北。正德中流寇犯境,官军御却之于半壁店,即此”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南皮县图:东北有半壁店。在今河北省东光县北。《明通鉴》:明正
在今江西广昌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建昌府广昌县: 望军山 “突兀万仞,以俯视南丰之军山而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一》: 望军山“在广昌县西南四十五里。……中有石佛、狮、龟等,皆天然形肖”。
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(497) 置,属阳平郡。治所即今河北省临西县 (童村)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复置,属贝州。大业初属清河郡。唐属贝州。宋属大名府,熙宁五年 (1072) 废为镇。旋复置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明宫城西南,白下路与大光路交接处的青溪上。始建于杨吴,称白下桥。明初称为大中桥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南京:大中桥“在长安街西。即古白下桥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宁县:大中桥“唐时东
在今湖北武昌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武昌府: 鲁湖 “在府西南八十里。南接釜头湖,西抵金口垱”。又称卤湖。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南部、长江右岸。属沉溺型河迹洼地湖。湖面海拔21米,原有面积77.1平
在今浙江建德市东,与浦江县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严州府建德县:井硎岭“在府(治今梅城镇)东南五十里。路通浦江,明初李文忠克严州,进兵下浦江,盖取道于此”。清咸丰九年(1859)太平军由浦江经此岭克
在今河北沧县东南,东入盐山县界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浮水 “首受清河于 (浮阳) 县界,东北径高成县之苑乡城北,又东径章武县之故城北……浮渎又东北径柳县故城南……浮渎又东北径汉武帝望海台,又东注于海。
1946年析大连市置,属辽宁省。治所即今辽宁大连市。1950年裁。旧县名。1946年由大连市析置,治今辽宁省大连市。1950年撤销,并入旅大市。
又名赤水、兰溪水。即今四川双流县东南鹿溪河。《清一统志·资州》: 兰溪 “俗名黄龙溪”。源出成都市东南龙泉驿区长松乡,西南流入双流县,至黄龙溪镇注入府河。村名。在云南省绥江县西部、黄龙溪和大汶溪交汇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