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安门
北京外城西门。明嘉靖年间筑。初名广宁门。俗称彰仪门,乃沿袭金之旧称。清改为广安门。
北京外城西门。明嘉靖年间筑。初名广宁门。俗称彰仪门,乃沿袭金之旧称。清改为广安门。
隋开皇初改安喜县置,属定州。治所即今河北定州市。大业初为博陵郡治。唐武德四年 (621)复为安喜县。古县名。隋改安喜县置,治今河北省定州市。为博陵郡治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安喜县。
即拜的城。今西藏浪卡子北白地。清乾隆《西藏志》:自藏至布鲁克巴路程,“巴子一百里至白地”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旌德县西南部。白地乡人民政府驻地,人口 2050。因盛产石灰石、高岭土,土地呈微白色,故名。有
宋大理置,属威楚府。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。元改威远州。大理后期置,治今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改为威远州。
在今广东广州市区西部龙津路泮塘前街。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。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(1052),历代曾多次重修, 以清乾隆、同治年间进行整修规模较大。庙堂建筑独特,雕工精细。
古名白龟泉。在今安徽怀远县城南郊。唐贞元年间(785-804),因泉内曾有一只白龟流出,因以得名。北宋元祐七年(1092)苏轼与其子同游,并留有《涂山荆山记所见》诗:“龟泉木杪出,牛乳石池漫。”见此泉
即洛隆宗。今西藏洛隆县东康沙。清王世睿 《进藏纪程》 作 “洛龙宗”。
即今河北深州市东北四十里北溪村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5深州图:东北有北戏村。
即今福建长汀县东北五里东街。唐开元间,汀州及长汀县自长汀村(今上杭县北九洲)徙治于此。大历四年(769)又迁治白石村(即今长汀县治)。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北镇海区。领所五: 即舟山中中千户所、舟山中左千户所、 穿山后千户所、 霩守御千户所、 大嵩守御千户所。清废。明洪武二十
唐天宝元年(742)改党州置,治所在善劳县(今广西玉林市西北七十里党州村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玉林市西北部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党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党州改名,治善劳县(今广西玉林市西北党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