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阴县

平阴县

①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南郡平阴县注引应劭曰:“在平城南,故曰平阴。”西汉属河南郡。三国魏黄初中改为河阴县。

②隋大业二年(606)改榆山县置,属济北郡。治所即今山东平阴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3平阴县:“取界内平阴故城以为名。”唐初属济州,天宝十三年(754)改属郓州。太和六年(832)省。开成二年(837)复置。宋属东平府。元属东平路。明属东平州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改属泰安府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

(1)古县名。秦置,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。《水经注·河水》:“河南平阴县,故晋阴地,阴戎之所居。”属三川郡。汉改属河南郡。三国魏改名河阴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山东省西部。属济南市。面积827平方千米。人口36.3万。辖7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平阴镇。春秋为齐国平阴邑,故治在今县东北。隋开皇十四年(594年)置榆山县,大业二年(606年)改名平阴县,迁治今址,属济北郡。因地处古东原之阴、济水之南而得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平阴县“取界内平阴故城为名”。清乾隆《泰安府志》:“《禹贡》‘东原底平’,而邑乃东原之阴也。”故名平阴。唐天宝末属郓州。北宋末属东平府。元属东平路。明属东平州。清属泰安府。1913年属济西道,1914年属东临道,1927年属省。1939年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属泰西专区。1943年平阴县与东阿县合并称平阿县,属冀鲁豫第十六专区。1946年复属泰西专区;次年两县分置。1950年属泰安专区。1958年平阴县并入东平县,属聊城专区。1960年复置平阴县,改属菏泽专区。1961年属济南市,同年4月改属泰安专区。1985年属济南市。地处黄河南岸,地势南高北低,境内有低山丘陵、平原、洼地三种地形。过境河流有黄河、汇河,境内有安栾、锦水、玉带、龙柳、浪溪等河流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玫瑰、棉花、蚕茧、花生等。矿产有铁、花岗石、大理石、石灰石等。工业有化工、纺织、机械、建材、造纸、酿造、服装、粮棉加工等。105、220国道及泰临公路贯穿全境。名胜古迹有洪范池、书院泉、多佛塔、“大汶口文化”遗址、斗祭台商周文化遗址、项王墓、于慎行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凌河城

    清置,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:小凌河城“在锦县东南十八里。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佐领骁骑校驻防”。

  • 黑谷山

    ①在今甘肃天水市西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69天水军: 黑谷山 “大山乔林,连跨数县。有黑谷关。绍兴初,郡守陈俊置,以防秦巩来路,最为冲要”。②在今甘肃西和县南百里,接成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西和县:

  • 乾城县

    1914年改乾县置,属湖南辰沅道。治所即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乾州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1953年迁驻所里 (吉首镇),改名吉首县。1982年改为吉首市。旧县名。原名乾县。因与陕西省乾县重名,1914年改

  • 乐平营

    明置,属崖州。在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二》 “乐安营”条下:“本朝拨千总驻乐安营,分防乐平营汛。”

  • 小姓寨长官司

    明末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小姓乡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小姓寨土百户“其先郁从文,于明末归附,授长官司职衔印信,管束番众。顺治年间,将明时印信号纸呈缴”。清改为小姓寨土百户。

  • 狼峱山

    在今四川綦江县西南。后蜀毛文锡 《茶谱》: “南平县有狼傜山,出茶,黄黑色,渝人事之。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南川县: 狼峱山 “在县西一里。一名岩砦,山中人巢树而居。风俗迥别,谓之狼峱乡。旧产茶,黄黑

  • 湓浦

    又名湓水、湓江。即今江西九江市西龙开河。源出江西瑞昌县西南青山,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,北流入长江。陈舜俞 《庐山记》: 青湓山 “有井形如盆,因号盆水,城曰湓城,浦曰湓浦”。李商隐诗 《哭刘蕡》: “

  • 哈玛河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南之哈蟆河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22: 牡丹江 “又东过宁古塔城南,有哈玛河自南来注之。河出城南老松岭,两源岐发,曰二道河,曰三道河,合西北流,折而北,庙儿岭水自西来注之,又北受

  • 永宁站

    ①元置,在今广西陆川县南七十里九州江西岸。明置永宁驿。②元置,在今四川苍溪县北永宁镇。清置永宁铺,为往来冲道。元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南。明改为驿。

  • 平渡驿

    亦作平度驿。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一百八十里平驿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江油县:平渡驿“旧在县北五十里,接龙安府界,亦曰西平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