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乐镇

平乐镇

①北宋置,属火井县。即今四川邛崃市西南平落镇。

②即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洛容县:“东有平乐镇巡检司,治石榴江,后迁县东北中渡。”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平乐镇巡司“在洛容县东北七十里。地名中渡,即明初故县也。洪武六年置巡司,在县东十里石溜江,万历十四年迁于此。本朝因之”。


(1)古镇名。明万历三年(1575年)于洛容旧县址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北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河南省孟津县东南部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平乐,人口 6000。原名张林庄。明代郭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,取“平安祥和、安居乐业”之意,更名平乐;一说以汉代平乐观遗址得名。1958年建平乐公社,1983年改乡,1993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甘薯等。有机械、钢窗、电磁线、色织等厂。焦柳铁路和洛常公路经此。郭氏祖传正骨医术闻名国内,现设有正骨医院。(2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中西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42平方千米。人口6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中华路,人口3.3万。北宋以后历为州、府、县治。镇以县名。1951年为平乐县十区,1956年改设平乐镇。1995年附城乡并入。地处喀斯特河谷地带。产稻、甘蔗、苎麻、柑橙、“沙田柚”等。有化工、农药、水泥、染织、制药、玻璃、制鞋、机械、卷烟、木器、罐头、农机、发电、面粉等厂。为县工商交通中心。公路通荔浦、恭城、钟山等地,水路通阳朔、昭平等地。(3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东北部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 4.1 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平乐街,人口 1300。以始居人原籍平乐县得名。1951年为陆川县三区,1958年称平乐公社。1962年改区,1966年复公社,1984年改乡,1992年置镇。产稻、薯类、烟叶、荔枝、龙眼、柑橙、茶油、香茅等。有石灰、红砖、铁锅、玻璃罐头瓶、冶炼、竹芒编织等厂。有农贸集市。公路通马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房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盘山县东南古城子乡附近。东汉属辽东属国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大辽水》: 大辽水 “东南入塞,过辽东襄平县西。又东南过房县西”。即此。②明洪武十年 (1377) 改房州置,

  • 勒且溪水

    今青海平安县南沙沟河。东汉时为勒姐羌居处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湟水又东,勒且溪水注之。水出县东南勒且溪,北流径安夷城东,而北入湟水。湟水有勒且之名,疑即此号也。”

  • 沙喇布拉克卡伦

    一作沙拉布拉克塔布图。清乾隆五十八年(1793)置,在今新疆裕民县西北。

  • 万岁湖

    ①在今江苏盱眙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4盱眙军:万岁湖,“《寰宇记》云:在城西二里。方圆三十里。昔周世宗驻跸于此。民因山呼,因以为名焉”。②在今安徽天长市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30天长军:“万岁湖在城西二里

  • 陀陵县

    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驮卢镇。元属太平路。元末太平路曾治于此。明属太平府。清康熙三十八年(1699)并入永康州。古县名。北宋羁縻县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东北驮卢。属邕州。元为

  • 南楚

    地区名。相当今安徽中部、江西全境及湖南、湖北东部地区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 “衡山、九江、江南、豫章、长沙,是南楚也。” 清钱大昕 《十驾斋养新录》 引 《寰宇记》 谓汉 “封厉王胥于广陵,是为南楚”

  • 寒浞河

    源出今山东潍坊市东南东留庄,北流入海。唐置寒水县以此名。

  • 西古城遗址

    在今吉林和龙市东北西城镇北古城村。为唐渤海国中京显德府城垣遗址。有内、外城。外城周2700米。内城在外城中央偏北,周长1000米;有宫殿遗址,出土唐渤海国时代文物。

  • 龙台岩

    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龙川县:龙台岩“有巨石如台,台下为岩,岩前有池”。

  • 塘宅堡

    在今广东恩平市东北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恩平县: 塘宅堡 “嘉靖十三年设。三十六年,议以堡当新会、新宁、新兴、恩平各县适中之地,四面崇山峭壁,旧为盗贼渊薮,乃增建城垣于县治西南,移广、肇、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