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乐郡
①南齐析晋宁郡连然县地置,属宁州。治所在益宁县(今云南昆明市西郊马街)。辖境约当今昆明市滇池西北岸和安宁市、易门县地。后废。
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昭州置,治所在平乐县(今广西平乐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平乐县及恭城瑶族自治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昭州。
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昭州置,治平乐县(今广西平乐县西平乐溪北岸)。辖境同昭州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昭州。
①南齐析晋宁郡连然县地置,属宁州。治所在益宁县(今云南昆明市西郊马街)。辖境约当今昆明市滇池西北岸和安宁市、易门县地。后废。
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昭州置,治所在平乐县(今广西平乐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平乐县及恭城瑶族自治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昭州。
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昭州置,治平乐县(今广西平乐县西平乐溪北岸)。辖境同昭州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昭州。
自河南南阳盆地循今白河支流口子河谷北行,逾伏牛山分水岭循瀼河谷抵鲁山,为南阳北通汝、洛之捷径。唐杜佑《通典·州郡典》南阳郡向城县:“北重山在县北,即是三鸦之第一,又北分岭山,岭北即三鸦之二鸦也,其第三
清置,属宁乡县。在今山西柳林县东南四里锄沟村。《清 一统志·汾州府》: 鉏钩镇 “旧多铁工”。
即北宋之冯街镇。在今四川郫县北二十里古城乡(马街场)。《清一统志·成都府二》:马街镇“在郫县北”。(1)在云南省罗平县西北部。面积267.2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街,人口3120。旧时
北宋淳化五年 (994) 升金溪场置,属抚州。治所即今江西金溪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9抚州金溪县: “旧传上幕岭东有小溪,水色如金,县之取名以此。” 元属抚州路,明属抚州府。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。192
亦作白绵堡。北宋置,属南平军。在今四川綦江县南。南宋端平三年(1236)侨置播州于此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白锦堡“去播州三百里,系纳土官杨光荣子孙承袭守之”。
①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二》: “昌乐县东南方山之东,亦有黄草关。今名……小岩口。”②在今山东五莲县东,九仙山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诸城县 “九仙山” 条: “今山西北兀子山南有大路
①即今江苏溧阳市西南渡镇。清光绪重刊《溧阳县志》 卷2: 南渡镇在 “县西三十六里,东坝孔道”。②即今广西岑溪县西南四十里南渡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(1)在江苏省溧阳市中西部、溧宜河两岸。面积111平方千
又名白羽。即今河南西峡县治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五年 (前635),“秦、晋伐鄀……秦人过析隈”。即此。后为楚邑。《左传》: 昭公十八年 (前524),“冬,楚子使王子胜迁许于析,实白羽”。秦置析县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石城县置,为招义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廉江市东北河唇镇西。以县西南廉水为名。乾元元年 (758) 为罗州治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入吴川县。1914年改石城县复置,属广东高
在今广东梅县东北丙村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程乡县:丙村驿“在县东三十三里。旧为盗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