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岷州

岷州

西魏大统十年 (544) 置,治所在同和郡(治今甘肃岷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39: “南有岷山,因以为称。” 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县地。隋大业初废,义宁二年 (618) 复置。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和政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岷州。上元二年 (675) 没入吐蕃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复置,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和、礼县、宕昌、岷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区。金改为祐州。后废。南宋绍兴九年 (1139) 另于长道县白石镇 (今西和县西南) 置岷州,十二年(1142) 改名西和州。元于故治复置岷州,初属巩昌路,至元八年 (1271) 割属脱思麻路。明洪武四年(1371) 置岷州千户所,十一年 (1378) 改为岷州卫。清雍正八年 (1730) 复为岷州,属巩昌府。1913年降为岷县。


西魏大统四年(538年)于宕昌羌地置南洮州,后改为岷州,治溢乐县(今岷县)。因南有岷山得名。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岷县一带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废。义宁二年(618年)复置。唐肃宗上元二年(761年)后地入吐蕃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复置,治今岷县。属秦凤路。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西和、宕昌、礼县、岷县等县地。金改为祐州。后废。南宋绍兴九年(1139年)另于长道县白石镇(今西和县西南)置岷州。十二年改为西和州。蒙古于原祐川县地置岷州,治今岷县。初属巩昌都总帅府,后属宣政院辖地脱思麻路宣慰司。明初改置岷州千户所、岷州卫。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复置岷州,流官寄治他所。四十年废州为卫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复置州。属巩昌府。辖境仅有今岷县一带。1913年降为岷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金岛

    在今四川万县市南三里长江中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7万州: 黄金岛 “在州南三里,近南岸。屹立江心,高数丈,土人淘金于此”。

  • 紫蓬山

    又名良余山、李陵山。俗称连枷山、蓝家山。在今安徽肥西县西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 “肥水出良余山,俗谓之莲枷山。” 杨守敬认为良余山即紫蓬山,亦即 《寰宇记》 所称蓝家山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48庐州: 紫蓬

  • 杨溪镇

    在今江西全南县东北。清时设巡司于此。

  • 七及镇

    清置,属临晋县。即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五十五里七级镇。

  • 和滩

    亦名湖滩。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六十里长江中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江水 “又东径壤塗而历和滩”。

  • 丁家山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。民国《西湖新志》卷2:丁家山“俯瞰全湖,水天一碧,又名一天山;西沿麦岭,三面无邻,又名小孤山”。清雍正九年(1731)辟磴道数十级,以达山顶。山下有水竹居(刘庄)。又称一天山。在浙

  • 广威州

    明永乐五年(1407)属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在麻笼县(今越南北部河山平省底江与沱江之间从善县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山平省部分地。宣德二年(1427),地入安南。

  • 长乌寨

    北宋置,属清湘县。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六十里、湘江西岸长乌村。

  • 新滩

    在今湖北秭归县 (剪刀峪) 西北新滩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4归州: 新滩 “天圣丙寅,赞唐山摧,遂成新滩。皇祐间,太守赵诚疏凿,有摩崖碑。其滩有龙门、佛指甲、官槽。而官槽与龙门相对”。南宋陆游 《入蜀

  • 泗河城

    即今吉林榆树市东北泗河镇。《吉林乡土志》: “本镇东门外,有古代土城一座,东、西门各一,面积约一方里。据土人云: 此系辽、金时之遗物,盖牧马之场所也; 泗道河子又流经其东,此即本城名之由来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