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广东大埔县东南百侯镇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 白堠巡司“在大埔县东南六十里白堠隘。原名大产,明嘉靖中置于县南大产村,后迁黄沙,而司名未改。本朝嘉庆二十四年移此,改今名”。
在今浙江奉化市东象山港沿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奉化县:石盆渡在“县东七十里。滨海诸支港所经,路达象山县”。
元置。即今江苏无锡县西北洛社镇。元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信州陆路有 “洛社”。
①即今河北定兴县东南天宫寺乡。明万历《保定府志》卷2定兴县图:东有天宫寺。②在隋唐东都城天津桥桥附近,今河南洛阳市旧城南。《图画见闻志》卷5载:“开元中,将军裴旻居丧,诣吴道子,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鬼数
又名圣善寺。唐建。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南定鼎路东。《次柳氏旧闻》 载: 玄宗尝幸东都,天大旱且暑时,遣高力士疾召天竺僧无畏祈雨。元畏捧水一钵,以小刀搅旋之,顾谓力士云: “雨且至。” 力士催马疾驰,回视
在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二十里。山腹有路,盘转七曲,因名。《寰宇记》卷84梓潼县:“《郡国志》云:(张)恶子昔至长安,见姚苌,谓曰:却后九年,君当入蜀,若至梓潼七曲山,幸当见。寻至建元十二年,随杨安南伐,未
①五代方镇名。后汉改晋昌军置,治所在京兆府(今陕西西安市)。金废。②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)置,治所在永兴县(今湖北阳新县)。三年(978)改名兴国军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置,治永兴县(今湖
即古五渡水。在今河北承德县境内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二》:老牛河“在府东。西南流径四沟、五沟、六沟,至下城板入滦河”。
春秋时齐邑。即今山东齐河县治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齐河县: 晏城,“ 《志》 云: 齐晏婴采邑也”。金置为镇。1973年齐河县迁治于此。集镇名。在浙江省桐乡市区东南部。属南日镇。人口810。相传,春秋
即今广西龙江上游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河池州: “东有金城江,下流合于都泥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河池州: 金城江在 “州东五十里。源出贵州界,下流入都泥江。《宋志》: 宜州所领有羁縻金城州,盖因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