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山阳县

山阳县

①西汉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焦作市东十里墙南村北侧。《后汉书·献帝纪》:建安二十五年(220),“奉帝为山阳公”。即此。北魏属汲郡。北齐废。

②东晋义熙九年(413)置,为山阳郡治。治所即今江苏淮安市。隋为楚州治。大业初属江都郡。唐为楚州治。南宋绍定元年(1228)改名淮安县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复名山阳县, 为淮安路治。明初改为淮安府治。1914年又改名淮安县。

③金兴定四年(1220)置,属辉州。治所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)废。

④明成化十二年(1476)置,属商州。治所即今陕西山阳县。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焦作市东南。以在太行山之南(阳)得名。属河内郡。北魏孝昌中曾为山阳郡治。北齐废入修武县。曹丕即帝位,以汉献帝为山阳公,即此。(2)金兴定四年(1220年)置,治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废。(2)古旧县名。东晋义熙九年(413年)置。“以境内有地名山阳,因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治今江苏省淮安市。为山阳郡治。隋至宋为楚州治,南宋绍定元年(1228年)改为淮安县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复为山阳县,为淮安路治。明、清为淮安府治。1914年因与陕西省山阳县重名,改名淮安县。(3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东南部、秦岭南麓,南与湖北省接壤。属商洛市。面积3514平方千米。人口42万。辖15镇、1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晋泰始三年(267年)于丰阳川(今城关镇)置丰阳县,属上洛郡,寻废。北魏太安二年(456年)于丰阳川复设丰阳县。皇兴四年(470年)于丰阳县设东上洛郡,永平四年(511年)改为上庸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上庸郡,属商州。金贞元元年(1153年)降县为镇,辖地入上洛县。明成化十三年(1477年)十二月于今址置山阳县,属商州。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50年属商雒专区,1964年改商洛专区。1969年属商洛地区,2001年属商洛市。地处秦岭山地区,金钱河、县河、银花河等流经,均为长江水系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小麦为主,特产魔芋、九眼莲菜。矿产有铅、锌、铁、锰、重晶石、石灰石、大理石等。工业有农机修配、化工、氮肥、水泥、造纸、制药、面粉、酿酒等。商沙、山漫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唐丰阳塔、白龙洞、天竺山古刹、观音寺、骡帮会馆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鲁山城

    一名鲁城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。三国时筑,六朝后为军事要地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东径鲁山南,……山上有吴江夏太守陆涣所治城。”即此。《梁书· 武帝纪》: 南齐永元二年(500),萧衍举兵东下

  • 登相堡

    明置,属宁番卫。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深沟乡北登相营。清设外委驻防。

  • 石城

    ①在今山西平顺县东北五十里石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黎城县:石城“旧传石勒筑此以贮谷,因名”。②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。或蒙古国南戈壁省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甘肃镇:石城“在居延城北。正统初,蒙古阿鲁台

  • 中甸厅

    清乾隆二十一年(1756)置,属丽江府。治所即今云南中甸县。“中甸”为纳西语“主地”的音译,意即酋长居住的地方,或饲养牦犏牛的寒冷地方。1913年废为中甸县。

  • 乔英墟

    在今广西凤山县西北、乔音河东岸乔音乡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东兰州图:西北有乔英墟。

  • 白羊平口

    又名三盆口。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平山县:白羊平口“县西北百六十里,又南五里曰白羊口,东北去龙泉关三百里,皆宏治二年设兵戍守”。

  • 厚丘县

    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沭阳县北四十里厚镇。南朝宋废。齐建武二年 (495) 复置,属北东海郡。寻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海州。八年 (625) 又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江苏省沭阳

  • 窟窿山

    ①即今辽宁本溪市东南兴隆山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 窟窿山 “在岫岩厅东北八十里”。民国 《奉天通志》 卷75本溪县: 窟窿山在 “城东南六十里。 巍峰耸立, 壁若剗削, 崖间有天然圆孔径丈许,自下

  • 罗佐关

    即今云南盐津县西南二十六里豆沙关。元、明称罗佐关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 乌蒙路: 罗佐关 “北临土僚蛮江,南瞰乌蒙雪山,陡峻万仞,若登梯然,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势,由叙州入云南要路也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

  • 叶川州

    唐武则天长寿元年(692)置,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不久改为米川州。武周长寿元年(692年)置,治今四川省康定县境内。寻改米川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