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居庸关

居庸关

又名军都关、太行第八陉、蓟门关、纳款关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三十里。关门南北相距四十里,两山夹峙,下有巨涧,悬崖峭壁,称为绝险。《吕氏春秋·有始》: 九塞有 “居庸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上谷郡居庸县 “有关”。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:建武十五年 (39),“徙雁门、代郡、上谷三郡民,置常山关、 居庸关以东”。 《水经·㶟余水注》: “㶟余水出上谷居庸关东。” 为历代军事防御要地。元始于居庸关设南、北口之戍。明徐达于此垒石为城,为京师北方门户。清于此关城置都司。关城内有云台,元至正五年 (1345) 建成。台上原有三座喇嘛塔,称过街塔。元末明初时先后被毁。明正统四年 (1439) 在台上建泰安寺,清康熙四十一年 (1702) 又毁。居庸关云台尚存,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北京市昌平区西北。为长城重要关口。居庸之名出现于战国,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称“居庸”为天下九寨之一。处两山夹峙的狭长深谷之中,扼北京通往内蒙古的交通要冲,向为北京西北的屏障。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强征民夫士卒徙居于此。三国时名西关,唐有居庸、蓟门、军都等关之称,辽以后均称今名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建武十五年(39年),“徙雁门、代郡、上谷三郡民置常山关、居庸关以东。”明初靖难兵起,燕王朱棣曰:居庸关路狭而险,北平之噤喉也,百人守之,万夫莫窥,必据此乃可无北顾忧,即此。明与紫荆、倒马合称内三关。今关建于明洪武元年(1368年)。关城内有一建于元至正五年(1345年)的云台(原为过街塔基座),由汉白玉砌成,高9.5米。台座中间南北向开一券门,通车马。券门及券洞内雕有属喇嘛教内容的佛教图像和梵、藏、八思巴、维吾尔、汉、西夏六种文字题刻的《陀罗尼经咒》和《造塔功德记》,是元代石雕艺术杰作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居庸关云台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宁山

    在今广东顺德市北三十里。为市北屏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顺德县: 都宁砦,“ 《志》云: 宋祥兴帝赴海时,有苏由义者夺巷得出,得赵氏后,更名旦,集众千余人图恢复,都于由义所居之西山,逾月旦卒,

  • 梧州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苍梧县(今广西梧州市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苍梧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梧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梧州市、苍梧县地。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改为梧州路。唐武

  • 安东省

    ①1934年伪满置,省会在安东县(今辽宁丹东市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丹东、岫岩、凤城、宽甸、桓仁,吉林通化、集安、白山、临江、抚松、长白等市县地。1949年并入辽东省。②1945年9月置,省会在通化市(今

  • 哈沙图卡伦

    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西南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33 《武备志·兵事》: “哈沙图卡伦,在伦城西平原中。有干井一座,蒙人谓井乾曰 ‘哈沙图’,故以是名之。

  • 人骏滩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西部,西北与广雅滩相距约3.5海里。南北长约9公里,东西宽约6.5公里。滩底珊瑚清晰可见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埃勒生达滩。1947年改名人骏滩,以纪念清末粤督张人骏派军舰巡视西沙群

  • 郎娇山

    又作琅山、 琅峤山。 即今台湾省本岛南恒春半岛。清康熙间高拱乾 《台湾府志》 卷1:郎娇山 “在沙马矶头山东南,离府治五百三十余里”。

  • 外三关

    明代以今山西境内沿内长城之雁门关、宁武关、偏头关为外三关,以与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之居庸关、倒马关、紫荆关为内三关相对。见“三关(2)”。

  • 野猪口

    在今河北乐亭县南三十五里,老米河入海处。清光绪 《畿辅通志》 卷68引 《永平府志》: 野猪口 “今名老米沟,……滦流昔时从北入海,今虽闭塞,潮汐逆流浸淫尚十余里,深六七尺,距口十里,有拦江沙二道,明

  • 复 (復)

    春秋时国名,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。《姓觿》 卷9: “ 《姓考》 云,古有复国,嬴姓,灭于夔,因氏。” 《路史·后纪》 亦有复国。

  • 乌达谷

    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东北石拐沟附近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于此设乌达卡伦,为大青山十一卡伦之一。光绪《山西通志》卷39:五当沟与乾隆中所设乌达卡伦并是一地,入沟五十里为卡伦,又四十里为广觉寺(即五当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