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金川土司
明于小金川地区置,属威州。即今四川小金县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改流,设美诺厅。
明于小金川地区置,属威州。即今四川小金县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改流,设美诺厅。
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东北鹿角镇。清乾隆 《巴县志》 卷2: 鹿角场 “离城四十里”。
又名历山。亦作殽山。在今山西绛县东南与垣曲县交界处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 教山 “其上多玉而无石,教水出焉,西流注入河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47绛县: “教山今名效山,亦名罩山,在县东南八十五里。”
在今西藏丁青县西北色扎一带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见清乾隆《西藏志·外番》。
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大度村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“三垢镇”条下有“大度镇”。
一作漕桥镇。在今江苏武进县南漕桥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阳湖县图: 南有曹桥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武进县南有 “曹桥镇”,“距治六十里”。
清以明牵马岭驿改名,属义州。即今辽宁义县东牵马岭。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30:马岭驿城在“(义州)城东四十五里,……明时筑城置驿于此”。
又作巴图山。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巴尔达木哈喇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庆州: “辽国五代祖勃突……生于勃突山,因以名。没,葬山下,在州[南] 二百里。” 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3: “ (巴林右) 旗
东晋太元中置,属武阳县。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“晋置西城戍,以为井防。后魏平蜀,改为普宁县。”南朝梁于此置怀仁县。
金筑,故址在今甘肃临洮县境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临洮府狄道县有景骨城。
明永乐二年筑城置戍,三年(1405)置卫,属直隶。在今天津市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附近。因永乐帝于此渡河而名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在南门外出土《重修三官庙碑记》:“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,圣驾尝由此济渡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