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小平伐长官司

小平伐长官司
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抱馆乡。寻属龙里卫。二十九年(1396)改属新添卫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改属贵定县。


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置,治今贵州省贵定县西南小平司。属贵州卫。二十三年改属龙里卫,二十九年改属新添卫。后改属贵定县。清因之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淄博特区

    1945年8月淄川、博山两城解放后置,属鲁中行政区。驻博山城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博山区)。辖淄川、博山两县及博山市。因战争几经废置。1948年复设,属鲁中南行政区。辖淄川、博山两县,张店、周村两市和博

  • 米脂砦

    即今陕西米脂县治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绥德军米脂砦:“本西夏砦。元丰四年收复,为米脂城。后复为砦,隶延州延川县。七年改隶绥德城。元祐四年,给赐夏人。元符元年收复,仍赐旧名。”金正大三年(1226)升为米脂

  • 半路竹

    即今台湾省高雄县西北路竹乡。清康熙间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2有“半路竹街”。吴新荣主修《台湾县志》说:“本乡昔时因台南桥子头有竹密生,故定名为半路竹。”日本占领期间改为路竹。

  • 下干峨山

    在今云南腾冲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腾越州:下干峨山在“州北十五里。下有城,亦名下干峨。又上干峨山,在州西北二十五里。下有池,名清河,亦名上干峨。周五百余丈。亦曰澄镜湖”。

  • 姜堰镇

    即今江苏姜堰市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姜堰镇 “在泰州东四十五里。运盐河所经”。1949年泰县迁治于此。1994年改设姜堰市。在江苏省姜堰市中部偏东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16.6

  • 仁和门

    五代晋、周东京城(今河南开封市)里城东面南门。五代梁称观化门,晋天福三年(938)改称仁和门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建隆元年(960),赵匡胤陈桥兵变,还开封府,“乃整军自仁和门入,秋毫无所犯”。即

  • 腾川县

    元置,为筠连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筠连县。后废入筠连州。古县名。元置,治今四川省筠连县。为筠连州治。明洪武初废入筠连州。

  • 思林县

    1918年改上林土县置,属广西田南道。治所在驮用 (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思林镇)。1935年改置平治县。旧县名。1926年废上林土县及下旺、旧城两土司,以其辖地和恩隆县部分区域合置。治驮用(今广西平果县西

  • 义州卫

    明洪二十年(1387)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十三山驿(今辽宁锦县东北石山镇),寻移义州城(即今义县)。清初废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辽宁省义县。属辽东都司。清初废。

  • 上封县

    北魏因避道武帝珪讳,改上邽县置,为秦州天水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。隋大业元年(605)复改名上邽县。见“上邽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