尉迟川
即今青海共和县东北倒淌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鄯州: “自振武经尉迟川、苦拔海、王孝杰米栅,九十里至莫离驿。”
即今青海共和县东北倒淌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鄯州: “自振武经尉迟川、苦拔海、王孝杰米栅,九十里至莫离驿。”
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南百里唐赛儿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益都县:“明永乐中,妖妇(按指对农民起义的侮称)唐赛儿作乱,保据于此。”唐赛儿,山东蒲台(今滨州)人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率众在此起义。石棚寨又名
①春秋吴邑。在今江苏镇江市丹徒镇东南。《左传》:襄公二十八年(前545),齐庆封“奔吴,吴句余予之朱方”。即此。后属楚,更名谷阳。秦于此置丹徒县。②南朝时京口或南徐州的别称。因南徐州治京口(今江苏镇江
即今江西丰城市东南陶沙乡,近临川市界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: 丰城县东南有陶沙墟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古州置,治所乐预县(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境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三江、贵州从江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古州。
即浪噶子。今西藏浪卡子县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作 “拉噶孜”。
在今广东普宁市东北洪阳镇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普宁县: 洘溪 “在县 (治今洪阳镇) 东”。
在今湖南保靖县东。《元和志》卷30三亭县:“酉水南有龙标故城,蜀将马德信所筑。其城甚宽大,在龙标山。”
①唐武德四年(621)改浠水县置,属蕲州。治所即今湖北浠水县。天宝元年(742)改名蕲水县。②唐咸亨五年(674)分金华县置,属婺州。治所在今浙江兰溪市。以兰溪为名。元属婺州路,元贞元年(1295)改
①元至元十一年(1274)置,属大理路。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至元十五年(1278)升为府。②元至元十七年(1280)置,属会川路。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五里老街乡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永昌县。
即今江苏泗阳县东二十里来安乡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 “众兴集”条下引《册说》谓“二十里至来安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