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务山
一名虚无山。 又名巏山。 在今河北隆尧县西。 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柏乡县 “有山”。 《寰宇记》 卷59尧山县: 宣务山 “一名虚无山。在县西北四里,高一千五百五十丈。《城冢记》 云: 尧登此山,东瞻洪水,务访贤人”。《清一统志 ·顺德府一》: 宣务山,“ 《旧志》: 在经县北十二里,即尧山之东麓也。 亦名巏巏山。 ……柏人城西门内碑是汉桓帝时立, 铭云: ‘上有巏山, 王乔所仙’。 ……魏收为 《赵州庄严寺碑铭》 曰: “权务之精’,即用此。”
一名虚无山。 又名巏山。 在今河北隆尧县西。 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柏乡县 “有山”。 《寰宇记》 卷59尧山县: 宣务山 “一名虚无山。在县西北四里,高一千五百五十丈。《城冢记》 云: 尧登此山,东瞻洪水,务访贤人”。《清一统志 ·顺德府一》: 宣务山,“ 《旧志》: 在经县北十二里,即尧山之东麓也。 亦名巏巏山。 ……柏人城西门内碑是汉桓帝时立, 铭云: ‘上有巏山, 王乔所仙’。 ……魏收为 《赵州庄严寺碑铭》 曰: “权务之精’,即用此。”
古地区名。当在今内蒙古集宁市一带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登国元年(386),“春正月戊申,帝即代王位,郊天建元,大会于牛川”。冬十月,“帝自弩山迁幸牛川”。同书《太宗纪》:泰常元年(416)秋七月,“帝自
即今湖北武穴市北梅川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广济县: 梅川 “源出县北横冈山,流入于武山湖”。
在今江苏扬州市北。唐杜牧《题禅智寺》诗:“谁知竹西路,歌吹是扬州。”后人以此名亭。宋欧阳修、尧梅臣皆有诗。后向子固易名歌吹亭。
旧名茶子庵。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中。寺内以盘龙松著称。民国 《蓟县志》 卷1: 法藏寺 “在逊清行宫西北十七里。一名茶子庵。成化中重修,康熙中僧养心又修”。
在今云南元谋县东南十里。“元谋猿人”化石发现于此。
①南朝梁天监十三年(514)置,治所在湖陂城(今湖北麻城市西南)。后废。②南朝梁大通二年(528)改郢州置,治所在义阳郡平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为南司州。南朝梁大通二年(528
在今湖南宜章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宜章县“武水”条下:平禾水,“《志》云,平禾水出县西北戴家源,经十二渡至石门,出为瀑布,下流经冷水湾,至县东合章水”。
南宋置,属太平砦。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东北结安。元升为结安州。南宋置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东北结安。元升为结安州。
北宋置,属涪州。即今四川武隆县西北白马镇。大观四年(1110)废。
北宋置,属黄冈县。在今湖北新洲县东。后废。在贵州省修文县北部偏东、凤凰山东麓。面积114.9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久长街,人口 2500。原名狗场坝,昔以戌日赶场,故名。后取谐音更今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