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阳县

安阳县

①秦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南。西汉废入荡阴县。三国魏复置,属魏郡。东魏天平初废入邺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)复置,属相州。移治今安阳市。大业初为魏郡治。唐为相州治。金明昌三年(1192)为彰德府治。元为彰德路治,元末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复置,为彰德府治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8月析城区及郊区置安阳市,县徙治水冶(今安阳县西水冶镇)。1954年还治安阳市。

②西汉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洋县北。三国魏移治今陕西石泉县东南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名安康县。

③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南。西晋改名南安阳县。南朝宋复名安阳县。隋废。

④即西安阳县。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。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邕流“居五原安阳县”。李贤注:“即西安阳县也,故城在今胜州银城县。”

⑤三国魏置,属魏兴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石泉县东南池河入汉水口之北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名安康县。

⑥三国吴宝鼎三年(268)改罗阳县置,属临海郡。治所即今浙江瑞安市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因与司州魏郡之安阳县重名而改为安固县。

⑦东晋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长山镇南。北魏属东魏郡。北齐废。

⑧南朝宋改南安阳县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西南陡沟镇。北魏为安阳郡治。隋开皇初废入真阳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属豫州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
⑨南朝宋侨置,属南汝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合肥附近地。南齐因之。后废。

⑩北魏永平元年(508)置,为北谯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后废。

(11)北魏孝昌二年(526)置,属砀郡。治所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北二十五里麻城。北齐属彭城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砀山县。

(12)北魏置,属高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。北齐废。

(13)北魏置,为安阳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秦安县北安伏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名长川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正阳县西南。属汝南郡。西晋改名南安阳县,南朝宋复原名。隋废。唐初复置,后又废。(2)西汉置,治今陕西省洋县北。属汉中郡。三国魏移治今陕西省石泉县东南池河西北汉水东岸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名安康县。(3)三国吴宝鼎三年(268年)以罗阳县改名,治今浙江省瑞安市北西岙一带。以境域安阳江得名。属临海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名安固县。(4)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置,治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北。属砀郡。北齐、北周属彭城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废入砀山县。(5)北魏置,治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。为安阳郡治。后为北秦州治。西魏为交州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长川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北部,北邻河北省。属安阳市。面积 1500 平方千米。人口92.6万。辖8镇、1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安阳市北关区。商为相地,后为殷都。西周先后属邶国和卫国。战国为魏宁新中邑。秦昭王五十年(前257年)秦将王犊、张唐攻拔宁新中,改宁新中为安阳。秦置安阳县,属河内郡。民国《续安阳县志》:“相传安阳境内之北岭名寿安山,城在寿安之南,故曰安阳。”西汉废。西晋复置安阳县,治今安阳市城区西南。东魏废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邺县移治今安阳市城区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改邺县为安阳县,属相州;大业年间属魏郡。唐、宋属相州。金属彰德府。元属彰德路。明、清属彰德府,为府治。1912年废安阳县。1913年复置,属豫北道。1914年属河北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复置邺县,治今安阳市城区东崇义,属平原省安阳专区。1954年废邺县,属河南省安阳专区。1959年属安阳市。1960年安阳县并入安阳市。1961年再置安阳县,属安阳专区。1969年属安阳地区,1983年属安阳市。地处太行山低山丘陵盆地和山前平原区,地势西高东低。漳河、安阳河、謻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油菜籽为主。矿产有铁、煤、锰、铝土等。工业有采煤、炼铁、机械、化肥、水泥、陶瓷等。京广铁路、京珠高速公路、107国道纵贯南北,安李铁路经过西部,安林、安大公路横贯东西。名胜古迹有修定寺塔、小南海石窟、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、灵泉寺石窟、灵泉寺和尚塔、楼上坡瓷窑遗址、西门大夫庙记碑、大寒遗址、永和石桥、英烈楼旧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尤凤站

    元置,即今辽宁凤城市西北通远堡镇。明废。

  • 河田墟

    即今广东陆河县 (河田镇)。清属陆丰县,置巡司于此。1988年设陆河县治此。

  • 港口驿

    明置,在今湖北蒲圻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蒲圻县: 港口水驿 “在县西六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二》: 港口巡司 “在蒲圻县西六十里。旧系马驿,本朝乾隆二十七年改设巡司”。

  • 感恩县

    隋大业六年 (610) 置,属儋耳郡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南感城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169感恩县: “取感恩水以为名。” 唐属儋州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废。元丰四年 (1081) 复置,

  • 严城州

   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境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

  • 柔远乡

    即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治鹤溪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处州景宁县: “本青田之柔远乡,明初置沐溪巡司于此。景泰三年改置今县。”即今浙江省云和县东南鹤溪镇。明初于此置沐溪巡检司。景泰三年(1452年)置景

  • 南赕

    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北四十四里勐弄。明初废。元时置,治今云南省盈江县北。明初废。

  • 茜泾

    在今江苏太仓市东北三十里。宋时与七鸦浦俱为诸大浦之一。《清一统志 ·太仓州一》: 茜泾“西承杨林河,东出花浦口入海。宋范仲淹、叶清臣、赵霖皆尝开浚”。

  • 长卿山

    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84梓潼县:长卿山“在县南五里。旧名神山。按《图经》云:唐玄宗幸蜀,遥见山上有窟,近臣奏此汉司马相如读书之窟,敕改为长卿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梓潼县:长卿山在“县治西

  • 三江市

    即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江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琼山县图:东南有三江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