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县

安县

①明洪武七年(1374)改安州置,属保定府。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镇。十三年(1380)复为安州。

②明洪武七年(1374)降安州置,属成都府。治所即今四川安县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上:“安县之名起于龙安,或云取安抚西羌之义也。”清雍正五年(1727)属绵州。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在四川省中部偏北。属绵阳市。面积 1398.6 平方千米。人口50.4万。辖9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花荄镇。北周置金山县,治今县北,属巴西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改金山县为龙安县。以县北有龙安山(今大安山)故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龙安县:“因界内龙安山为名。”南宋宝祐中,石泉军移治龙安县。蒙古中统五年(1264年)改石泉军为安州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降安州为安县,属成都府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改属绵州。1913年属川西道,1914年属西川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绵阳专区,1952年属四川省绵阳专区。1985年属绵阳市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,县境西北部山地属龙门山中段。东南部为丘陵平原地带,占总面积55.3%。安昌河源于县北,东流出境入涪江。干河子斜贯西南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玉米,并产茶叶。为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。中药材枣皮质优量大。有煤、石灰石、重晶石及硫铁矿。除采煤外有水泥、土陶、造纸、食品等工业。天台山沸泉水有名。境内有绵安、安北、安德等公路。名胜古迹有“七根柏”、开禧寺等。纪念地有千佛山革命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勐 (猛) 搻

    即明代勐捧。今云南勐腊县西五十四里勐捧镇。清光绪 《皇朝中外一统舆图》: 普洱府宁洱县东南有勐搻。

  • 凤怜砦

    北宋置,属观州。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境。宣和三年(1121)废。

  • 医巫闾山

    一作医无虑山,俗呼广宁山。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和义县之间医巫闾山。相传虞舜封十二山之一。《周礼·职方氏》:“东北曰幽州,其山镇曰医无闾。”隋建北镇寺。《隋书·礼仪志二》:开皇十四年(594)闰十月,

  • 甘泉水

    ①即今陕西澄城县西之县西河。会县西诸泉入于洛。《寰宇记》卷28同州澄城县引《水经注》云:“甘泉水出匮谷中,其水尤美。”②在今陕西淳化县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云阳县有甘泉水。《清一统志·邠州》 引《淳化

  • 陈家桥镇

    ①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二十八里陈桥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陈家桥镇“因桥成镇,故以桥名”。②即今江苏六合县西北二十五里程桥镇。明嘉靖《六合县志》卷1:“程家桥在县西二十五里。”清光绪《江苏全省

  • 围头

    即今福建晋江市南围头。其地三面临海,一面依陆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卷上:毗舍耶国“宋淳熙间国之酋豪带率数百辈猝至泉之水澳、围头等村,恣行凶暴,戕人无数”,即此。南宋嘉定时,以海寇冲突,围头守臣真德秀移

  • 秉彝场

    亦名蛮夷场。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北新市镇。清乾隆 《屏山县志》 卷1: 蛮夷乡在 “县西二百里。有蛮夷、石角、下溪、冒水孔四场”。秉彝场在镇之东,西为石角营。元、明为蛮夷长官司治所。

  • 尹家市

    亦名永嘉场。即今四川铜梁县南永嘉镇。清光绪《铜梁县志》卷2:尹家市“在县南九十里”。

  • 南桥关

    明洪武十二年 (1379) 置,属叠溪千户所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叠溪所: 南桥关在 “所南五里”。

  • 北汝河

    元至正年间,分汝水上游东出㶏水(今沙河)入颍水,称北汝河。沙河支流。在河南省西南部。源出嵩县南外方山,经汝阳、汝州等县市,东南流到襄城县南入沙河。长250千米,流域面积 6080 平方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