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村千户所
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属盘石卫。在今浙江温州市东南宁城乡驻地宁村所。清初废。
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浙江省温州市东宁村。属盘石卫。清康熙九年(1670年)改为宁村寨。
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属盘石卫。在今浙江温州市东南宁城乡驻地宁村所。清初废。
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浙江省温州市东宁村。属盘石卫。清康熙九年(1670年)改为宁村寨。
又名邹家口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黄河渡口。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末帝纪下》:龙德三年(923),“王彦章弃邹口复至杨刘”。
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析晋江县北乡地置,属泉州。治所在今福建惠安县东北龙窟岭下。后徙螺山之阳,即今治。元属泉州路。明、清属泉州府。1913年属福建南路道。1914年属厦门道。1928年直属福建
即今浙江海宁市。明嘉靖 《嘉兴府图记》卷3: “唐置硖石镇,镇西紫微山与镇东东山相峙,因名。” 南宋初设巡检司,元至正时设税课务,明初改税课局,兼置河泊所。明嘉靖三十四年 (1555)、三十五年 (1
即今四川剑阁县北剑门镇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》: 剑门驿 “在剑州东北六十里。本朝乾隆二十七年置驿丞”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一名兰芎山。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六里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(上虞)县南有兰风山, 山少木多石,驿路带山傍江,路边皆作栏干。山有三岭,枕带长江,苕苕孤危,望之若倾。”
唐西域国名。在今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口巴士拉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广州东南海行,至提罗卢和国,“又西一日行,至乌剌国,乃大食国之弗利剌河,南入于海。小舟溯流,二日至末罗国,大食重镇也。又西北陆行千里,至茂
一作盟猪泽、明猪泽、孟猪泽、孟诸泽、望诸泽。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北、虞城县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梁国睢阳县: “ 《禹贡》 盟诸泽在东北。” 至唐代,湖泽面缩小。《元和志》 卷7虞城县:“孟诸泽在县西北
唐显庆元年(656)置,属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2悉州识臼县:“地名识臼,因之为名。”天宝元年(742)改为昭德县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四川省黑水县东南。属悉州。广德后地入吐蕃。
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置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基隆市。以鸡笼为名。在台湾省本岛最北部,北临东海。面积132.3平方千米。人口39.2万。辖中山、安乐、七堵、暖暖、仁爱、信义、中正7区。市政府驻中正区。
元至元二十六年 (1289) 于洪农碌券甸置,属武定路。治所即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。彝语 “碌” 为石头,“券” 为山梁,意即石头山梁。明属武定府。清乾隆三十五年 (1770) 改为禄劝县。元至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