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和门
在今北京故宫午门内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建。初名奉天门,嘉靖年间改名皇极门。清顺治四年(1647)重建,随殿易名太和门。光绪十四年(1888)焚于火,后重建。
在今北京故宫午门内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建。初名奉天门,嘉靖年间改名皇极门。清顺治四年(1647)重建,随殿易名太和门。光绪十四年(1888)焚于火,后重建。
在今河南开封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开封府祥符县“汴故宫”条载:“龙德宫在城内西北隅。宋徽宗潜邸也。即位后广之,易今名。”
在今陕西渭南市东东阳水附近。为长安与洛阳间重要陆路交通驿站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中大通六年(534),北魏主循河西行,宇文泰备仪卫迎帝,“谒见于东阳驿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东东阳水附近。为隋唐时长
①在今山西永和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48永和县:双山“在县东二十里,二山各高千余尺,峰岩秀异,因名双山”。②在今四川铜梁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9合州:双山“在巴川县南五十里。相传渔者纲得二石,其一飞
一名罗刹矶。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05贵池县: 大江 “又有大孤石生于江中,俗谓罗刹洲。舟船上下,为之险艰”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安庆府: “端平三年,移治罗刹洲”,指此。
即今广东电白县东北马踏镇。清道光《电白县志》卷8:马踏墟“在县东北三十里”。
即今吉林延吉市境之布尔哈通河。源出哈尔巴岭,东南流会海兰江、嘎呀河,又南入图门江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三年 (1097),“跋忒杀跋葛。使太祖率师伐跋忒,跋忒亡去,追及,杀之星显水”。即此。即今吉林省延
即今安徽砀山县东北周寨镇。清同治 《徐州府志》 砀山县境图: 东北有周家寨。(1)在黑龙江省双城市东部。面积101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周家,人口 5500。清嘉庆年间周姓在此建屯,镇以
①在今湖北武穴市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7蕲州:多云山“在广济县十五里。天欲雨,则山先出云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广济县:多云山“在县(今梅川镇)东十五里。多云水出焉,流入罗田县界”。②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北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廓州置,治所在广威县(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黄河北岸)。辖境相当柜青海尖扎、贵德二县及化隆回族自治县西部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廓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廓州置,治
在今湖南醴陵市北五十里。一名章龙山。又名彰龙山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章仙山“《道书》 七十二福地之一。世传臧真人得道之所。后讹臧为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