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和殿

太和殿

①亦名金銮殿。在今北京市故宫内。为故宫“三大殿”之一,是外朝的前殿。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)。初名奉天殿,嘉靖四十一年(1562)改名皇极殿。清顺治二年(1645)改称太和殿。明、清两代皇帝即位,诞寿,每岁元旦、冬至等重大典礼及出兵征讨仪式皆在此殿举行。建筑宏伟壮观,为全国最大木构殿宇。

②北魏平城宫殿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太和元年(477)春正月,“起太和、安昌二殿”。同年秋七月,“太和、安昌二殿成”。此后文明太后冯氏临朝称制, 居太和殿。太和十四年九月,冯太后崩于该殿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太极殿“东堂东接太和殿,殿之东阶下有一碑,太和中立,石是洛阳八风谷之缁石也。太和殿之东北接紫宫寺”。


俗称金銮殿。在北京市东城区故宫的中心部位。故宫三大殿之一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建,初名奉天殿,清顺治二年(1645年)始称今名。现存建筑为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重建,建在高8.13米的汉白玉台基上。台基四周围绕石栏,有云龙云凤望柱 1488 根,前后各有三座石阶,中间石阶以巨大的石料雕刻有蟠龙,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“御路”。大殿面阔11间、进深5间,重檐庑殿顶,高35.05米,宽约63米。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,富丽堂皇。明清两代皇帝即位、诞辰以及春节、冬至等节日庆典和出兵征讨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。殿中的金漆雕龙宝座是封建皇权的象征。红墙黄瓦,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,也是全国最大的木结构殿宇。

太 和 殿


猜你喜欢

  • 嘎雅河

    亦作十三道噶雅河、嘎牙河、噶哈哩河。即今吉林汪清、图们等市县境之嘎呀河,为图们江支流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23: 图们江“又北径丰都镇折而东,十三道噶雅河自北来注之。十三道噶雅河,即噶哈哩河也,源

  • 訾家洲

    在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南象鼻山东漓江之中。唐元和中,裴行立在此建立苑庄,为游宴胜地。柳宗元作 《訾家洲亭记》: “桂州多灵山,发地峭坚,林立四野。署之左曰漓江,水之中曰訾氏之洲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83

  • 琴德山

    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南三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 思南府》: 琴德山 “林木苍翠,洞壑幽胜”。

  • 石篱山

    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石城县:石篱山“在县北四十里。其西、南、北三面皆竣,东稍平,叠石如篱”。

  • 新墙市

    即今湖南岳阳县 (荣家湾) 东十五里新墙河南岸之新墙镇。《清一统志·岳州府二》 “庙前市”条下: “新墙市,在县南六十里。”

  • 大胡河

    即今甘肃镇原县之茹河。源出宁夏固原县界,东南流经县南, 至庆阳县界入蒲河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3:彭阳县有大胡河。

  • 浸羡场

    在今福建晋江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晋江县: 浸羡场 “在县 (旧治即今泉州市) 东南六十里。产盐。元置管勾司,后改司令司。明洪武初,改为场。二十五年,又改设盐课司”。

  • 石码镇

    明置,属海澄县。即今福建龙海市驻地石码镇。当九龙江入海之口,北达郡城之要津, 明时有兵戍守。清康熙时筑城,驻通判分防。民国初改置县佐,南靖、龙岩、平和诸县出口商货皆汇集于此。在福建省龙海市中部、九龙江

  • 建子门

    即汉长安城北面中门厨城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六村堡乡曹家堡西。王莽时改名建子门。

  • 松桃河

   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 松桃厅》: 松桃河 “在厅东北二里。发源龙顶山,经城西流,又东北汇于湖南辰州府境,入大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