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柱峰

天柱峰

①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武夷一曲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天柱峰“一名大王峰。高五千丈。东瞰北溪,南瞰西溪。东麓有昇真洞,一名仙蜕崖。洞中有雷纹瓷瓮盛仙蜕”。

②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虾蟆碚“稍西有一峰孤起侵云,名天柱峰, 自此山势稍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夷陵州“峡口山”条下:“天柱山在州西三十五里。三峰耸立如柱,故名。”

③在今湖北宣恩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南宣抚司。天柱峰“在司东三十里众山中,有石屹立。因名”。

④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。为武当山最高峰。海拔1612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0襄阳府:大岳太和山“在均州南一百二十里。山有二十七峰。……其中一峰最高者,旧为天柱峰,亦曰紫霄峰”。

⑤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西北部,祝融峰西南。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5衡州:天柱峰“在南岳。其形如双柱,两头耸”。


(1)又称司命峰、皖伯尖。别称朝阳峰。安徽省西南部天柱山主峰。海拔1421米。因山体突起如柱,直插云天得名。又因峰陡如层塔,直如笋尖,俗称笋子尖。顶部石柱南侧有孤立擎霄、中天一柱、顶天立地等摩崖大字。汉元封五年(前106年)武帝曾登祭天柱,封为南岳。(2)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部,丹江口水库南面。因其高出周围群峰、如一柱擎天得名。海拔1612米,为武当山主峰。峰顶一带云母石英片岩在阳光下闪烁,色彩丰富,俗称金顶。明永乐十四年(1416年)在山巅所建金殿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3)即山东泰山玉皇顶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无支跋

    古港名。故址即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之马六甲。在新加坡未开埠前,为马来半岛最重要商港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无支拔“在阚麻罗华之东南,石山对峙,民垦辟山为田,鲜食,多种薯”。《新唐书·南蛮列传下》 “瞻博

  • 丰山堡

    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沅州渠阳砦有“丰山新堡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会同县:丰山堡,“宋时蛮置丰山新堡,熙宁中收复。元丰三年改为丰山寨,属沅州。寻属渠阳县。八年废。崇宁初,复置丰山堡。今

  • 钦察汗国

    亦作金帐汗国。蒙古四大汗国之一。太祖成吉思汗十八年 (1223) 封长子术赤于钦察等部旧地,领有咸海及里海以北地。太宗窝阔台七年(1235) 术赤次子拔都又远征,扩大辖地至今多脑河下游。太宗后二年 (

  • 预河

    在今河南修武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9修武县: 预河 “积涝而成,东注于卫辉府之卫河”。

  • 龟歆岛

    即今山东长岛县北渤海湾中庙岛群岛之砣矶岛、大钦岛。历来是山东至辽东的海上重要通道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登州东北海行,过大谢岛(今长岛)、龟歆岛、末岛、乌湖岛(今隍城岛)三百里。”即今山东省长岛县北渤

  • 高乡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即今山东莒南县 (十字路镇)。汉宣帝封城阳王子休为高乡侯,即此。东汉省。西汉甘露四年(前50年),宣帝封城阳惠王子休为高乡节侯置,治今山东省莒南县。属琅邪郡。东汉省。

  • 宜阳

    战国韩地。在今河南宜阳县西。《战国策·东周一》: 秦攻宜阳,周君对赵累曰,“宜阳城方八里,材士十万,粟支数年”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 苏秦说韩宣子曰,“韩北有巩、成皋之固,西有宜阳、商阪之塞”。古邑名

  • 七虎林河

    又称锡布克里河。在今黑龙江省虎林县北。源出虎林县西,东北流入乌苏哩江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虎林厅:乌苏里江“又北纳七虎林河”。乌苏里江支流。清代称稀忽林河,后转音为今名。七虎林,满语意为“沙鸥”。源出

  • 绿珠江

    即今广西博白县西绿珠江。唐刘恂 《岭表录异》 卷上: “ (白) 州界有一派水,出自双角山,合容州江,呼为绿珠江,亦犹归州有昭君村,盖取美人生处为名矣。” 此水源出六万大山,东南流注入南流江。西晋石崇

  • 高黎共山

    即今高黎贡山。在今云南西部。唐代至清称高黎共山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2: “高黎共山在永昌西,下临怒江。左右平川,谓之穹赕,汤浪加萌所居也。草木不枯,有瘴气。自永昌之越赕,途经此山,一驿在山之半,一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