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宁寺

天宁寺

①在今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外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建,初名光林寺。隋仁寿二年(602)改名宏业寺。唐开元间又改名天王寺。金大定二十一年(1181)改名大万安寺。元末寺毁于兵火,明初复建,宣德十年(1435)改称天宁寺。天宁寺塔建于辽天庆九年(1119)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②在今山西平定县城南关土垣上。据《平定州志》载:寺“宋熙宁间建,赐名‘天宁万寿禅林’。太师蔡京书额。寺内有大悲阁,双塔东西对峙”。

③在今江苏常州市内。始建于唐,取名广福。北宋政和元年(1111)易名天宁寺。寺内藏经楼存有《大藏经》,向有“东南第一丛林”之称。

④一名天安寺。在今江苏扬州市城北、天宁门外。原为东晋太傅谢安别墅,后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在此译华严经,建兴严寺。北宋政和中改今名。清康熙年间,两淮巡盐御使曹寅受命于寺内设书局,刊刻《全唐诗》,纂修《佩文韵府》。乾隆南巡,多次来此,并于寺西兴建行宫、御花园等。御花园文汇阁内藏有《古今图书集成》一部。咸丰三年(1853)寺毁,同治、光绪间重建。

⑤旧名大藏院。在今浙江金华市东南角的山坡上。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创建,政和间赐名天宁万寿禅寺。元延祐五年(1318)重建,部分构件还是北宋和南宋时的遗物。现仅存大殿,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,单檐歇山顶。梁架下墨书题记甚多。其东首三椽栿下题“大元延祐五年,岁在戊午六月庚申吉旦重建”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(1)在江苏省常州市内。始建于唐永徽年间,天复年间正式建寺,名广福寺,北宋政和元年(1111年)称天宁寺。五代以后,屡毁屡建。明宣德六年(1431年)募建大雄宝殿、天王殿等,清康熙、乾隆、嘉庆、光绪各朝均曾多次修建,现存殿宇即为清代建筑。占地130多亩。现存主要殿宇有大雄宝殿、金刚殿、普贤殿、文殊殿、观音殿、罗汉堂等。大雄宝殿重檐九脊顶,高约33米,殿阔26米多,殿内铁梨木大柱高达29米多,有“栋宇摩霄汉,金碧灿云霞”之称。原有五百尊罗汉(已毁),还有石刻五百罗汉,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。建筑宏伟,寺志称:“法会之盛闻于遐迩,庄严妙胜甲于东南。”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,被称为“东南第一丛林”。现存寺庙建筑和石刻五百罗汉像等基本完好。 (2)旧称大藏院。在浙江省金华市。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创建,政和间赐名天宁万寿禅寺。元延祐五年(1318年)重建。现存大殿一座,单檐歇山顶,面阔和进深各三间。结构简练,比例匀称,用材制作规整。梁架下墨书题记甚多,部分构件属宋代遗物,为古代建筑的重要实例。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金华天宁寺大殿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乐山县

    ①南朝宋置,属乐昌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四会市北。隋大业初废。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乐阳县置,属缘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东北附城乡古城。大业初属郁林郡。唐属横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。③唐宝应元年(7

  • 滶河镇

    北宋置。属长寿县。在今湖北钟祥市北。

  • 通耳守捉城

    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后废。

  • 斩龙坳山

    在今湖南绥宁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绥宁县: 斩龙坳山 “上有土堆五,一大四小,状如龙爪”。

  • 顺利渠

    在今河南沁阳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9怀庆府河内县: 顺利渠 “即府城之濠堑。元至元中,总管石抹引济水穿城而入。作二桥: 曰利津,曰览胜”。

  • 画溪

    东阳江支流。即今浙江东阳、义乌二市南之南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东阳县: 画溪 “出大、小盆山,环绕县南境,合诸溪水而西北出,群山萦回,草木如画,因名”。同卷义乌县: 画溪 “自东阳县西流至此,为洋滩

  • 甘松

    ①在今内蒙古多伦县及河北围场县一带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建元二年(十六国后赵建武十年,344),“及燕人伐逸豆归,赵王(石)虎使右将军白胜、并州刺史王霸自甘松出救之”。胡注:“甘松在濡源之东,突门岭之西

  • 雷山

    ①在今浙江宁海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海县: 雷山在 “县西三十里。有三十六峰,亦曰三十六雷山”。②在今广西柳州市南十里。唐柳宗元 《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》: “雷山两崖皆东向,雷水出焉。”

  • 门辟村

    在今广东潮阳市西北六十里。明洪武二年(1369)设巡司于此。在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北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于此置门辟巡检司。

  • 鬼谷

    ①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东梓桐山。元于钦《齐乘》 卷1谓梓桐山 “后有石垒圆洞,古老相传鬼谷子隐居,名鬼谷洞”。并引 《典略》 云: “鬼谷弟子苏秦、张仪辈五百余人,鬼谷为作窟,深二丈。曰:有能在窟中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