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龙潭

大龙潭

①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苗民司:“大龙潭在司(治今思南县南尧民里)北。澄深不测,有灌溉之利。”

②即古雷塘。在今广西柳州市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龙潭“在马平县(今柳州市)。有二:一为大龙潭,在县南雷山下,即所谓雷塘也;一为小龙潭,在县西南石鱼山下”。


(1)胜迹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南郊。古称雷塘,传说塘有神龙潜居,能兴雷降雨而得名。面积107万平方米。群山苍翠,潭水清澈,林阴幽径,风景优美恬静。唐柳宗元著有《雷塘祈雨文》,明代张翀留有“钓鱼台”遗址和石壁题诗。潭后有七女峰,水从山麓深峪涌出,汇成大深潭。清代范赫有“龙宫府幽潭,潭深三百尺。泉声破空飞,石影倒垂碧”的诗句。还有镜山、炮台山、羊角山等胜景。近年在潭边修建有壮族民居、对歌亭,瑶寨火堂、谷仓亭,苗族芦笙坪、苗王洞,侗族风雨桥、鼓楼等民族建筑物。(2)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北部。大龙潭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10。因村旁有温泉得名。别名洗澡塘,彝语称嘞杂白收,“嘞”为野外,“杂白”为洗澡,意即“野外洗澡的地方”。产烤烟、稻、玉米、油菜籽等。有采铁矿及红砖等厂。有公路接永峨公路,至县城接昆洛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茨梨陇

    在今四川巴塘县东北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 光绪三十年 (1904),驻藏帮办大臣凤全道经巴塘,“见地土膏腴,即招汉人住垦,筑垦场于茨梨陇”。即此。

  • 威信军

    五代方镇名。后晋开运二年 (945) 置。治所在曹州 (今山东曹县西北)。后汉废。后周广顺二年 (952) 复置。北宋初废。五代晋开运二年(945年)置,治曹州(今山东曹县西北)。周广顺二年(952年

  • 丹神山

    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76盘石县:丹神山“在县西北五里。如值天旱,祷告即雨”。丹山县以此名。

  • 陵阳镇

    即今安徽青阳县南六十里陵阳镇。汉陵阳县城故址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阳县: “东南: 陵阳镇,有废司。”(1)在安徽省青阳县南部偏东、陵阳河西岸。面积98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陵阳街,人

  • 永宁郡

    ①东汉兴平元年(194)刘璋分巴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江州县(今四川重庆市嘉陵江北岸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江津以下至忠县长江及支流地区。建安六年(201)改为巴郡。②南朝宋明帝时改长宁郡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长

  • 奈王井

    在今陕西靖边县西。《宋史·西夏传》:元丰四年 (1081),分道伐西夏,内侍王中正 “至宥州奈王井,粮尽,士卒死亡者已二万,乃引军还”。

  • 长河

    ①一名东河。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江阴县:长河“在县东南十里。自运河分流,经县东南十五里,由里山曰由里泾,又东南亦注于无锡县之新河”。②青弋江下游入江口别名。青弋江在今安徽芜湖县

  • 嘉德城

    旧名喀喇巴尔噶逊。俗名达坂城。清乾隆四十七年 (1782) 筑,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县东南达坂城镇。四面皆山,有险可守。

  • 蓝旗卡伦

    即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东南六十里蓝旗卡伦满族乡 (烧锅)。清光绪 《大清帝国全图》: 直隶省围场县东南有蓝旗卡伦。

  • 历城县

    ①秦置,属济北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。因城南历山(今名千佛山)而得名。西汉属济南郡。东汉属济南国。西晋属济南郡,永嘉后为济南郡治。唐为齐州治。宋为济南府治。元为济南路治。明、清为济南府治。民国初为山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