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通镇

大通镇

①北宋置,属铜陵县。即今安徽铜陵县西南二十里大通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②北宋置,属新建县。在今江西新建县西。元改名乌山铺。

③北宋置,属南海县。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珠江南岸。


(1)古镇名。(1)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西。元改名乌山浦。(2)在今广东省广州市西南珠江南岸。北宋属南海县。(2)今镇名。(1)在安徽省天长市西北部。面积93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通,人口1530。原以蒋姓始居,名蒋家集,后因交通来往方便,取“四通八达”之意,改为今名。为市境古镇,1959年改为大通公社,1983年改为大通乡,1989年复为大通镇。1992年便益、坝田乡并入,1993年便益乡析出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有水泥预制件、羊毛衫、玻璃仪器、鞋楦头等厂。有公路西通平安接205国道。(2)在安徽省铜陵县西南部、青通河入长江口。面积12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通。人口 8000。因水陆交通四通八达而得名。1952年置大通镇,1958年改公社,1968年复置镇。产棉花、稻、油菜籽、蔬菜。有纺织、酱品、酿造、食品等厂。和悦洲夹江处建有白鳍豚养护场。为沿江古镇,铜陵、青阳、贵池三县(区)间农、副、水产品集散地。有公路接繁木公路,设长航及内河客货运码头。(3)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部。面积22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通,人口1300。镇以驻地名,明初兴场。清末以地当南充—蓬溪大道得名。1949年设大通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8年置镇。1992年龙池、天星二乡并入。1993年改属嘉陵区。1994年天星乡划出。产油菜籽、花生、柑橘、蚕茧。有农机、粮油加工、铸铁、机械、服装等厂。有公路通川鄂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鲁姑泉

    在今山东宁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宁阳县: “鲁姑泉在县西北三十里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一》: 鲁姑泉 “西南流六十五里,入泺澢泉。又西会汶上县龙斗泉,入汶河”。

  • 大青山骨记等处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新添葛蛮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东南。后废。

  • 山头关

    明置,属三万卫。即今辽宁铁岭县东北山头堡。明《辽东志》卷2:山头关在“三万卫南六十里”。

  • 旺原集

    一作旺远镇。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旺远。旧属福山县。民国 《福山县志稿》 卷1 《镇集》: 旺原集 “在县 (治今福山镇) 东南三十里”。

  • 房公湖

    亦名西湖。在今四川广汉市城西南。唐汉州刺史房琯所凿,故名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4汉州: 房公湖 “又名西湖”。唐杜甫、李德裕,南宋陆游等皆有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汉州: 房公湖在 “州治南,唐房琯所凿

  • 七闽

    ①古时分居于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一带的闽人为七族,总称七闽。后泛指今福建省地。 《周礼·职方》:“辨其邦国、都、鄙、四夷、八蛮、七闽、九貉、五戎、六狄之民。”郑玄注:“闽,蛮之别也。《国语》曰闽芉蛮矣。四

  • 浮来

    春秋时纪邑。在今山东莒县西。《春秋》: 隐公八年 (前715),“公及莒人盟于浮来”。杜注: “浮来,纪邑。东莞县北有邳乡,邳乡西有公来山,号曰邳来间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5谓在蒙阴县西北三十里。《

  • 兴安盟

    1946年置,隶东蒙自治政府。盟府驻王爷庙(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)。辖科尔沁右翼前旗、中旗、后旗,扎赉特旗、喜扎嘎尔旗和王爷庙街。旋废。不久复置,直属兴安省。1947年属内蒙古自治区,王爷庙改称乌兰浩特

  • 下昂镇

    即今浙江湖州市南二十八里下昂镇。清光绪《归安县志》卷6:“相传赵子昂曾寓其地,故名。”

  • 萨州

    亦作薛州。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南下罗苗族乡 (老堡场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珙县西南地。先天二年 (713) 降为羁縻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黄池郡,乾元元年 (758)复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