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同市

大同市

①又称南市。隋东都三市之一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西南部。《大业杂记》载:“大同市周四里,在河南县西十里。”徐松《唐两京城坊考》说:此市“周四里。市开四门,邸一百四十一区,资货六十六行”。唐迁于固本坊,改称西市(旧大同市在其东北,唐改大同坊)。

②1949年5月当地解放后由大同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山西大同市。同年8月改属察哈尔省。1952年复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北部、长城南侧。面积1.41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2080平方千米)。人口295.9万(市辖区139.9万)。辖城区、矿区、新荣、南郊4区和阳高、天镇、广灵、灵丘、大同、浑源、左云7县。市人民政府驻城区。为中国北方历史名城和军事重镇。秦于今市区东北古城置平城县,属雁门郡。北魏天兴元年(398年)孝武帝拓跋珪自盛乐迁都于此。北齐为恒州治。唐为云州及云中县治。辽为陪都,析云中县置大同县,后为大同府、路治。《寰宇通志》:大同府“以在大同川,故名”。1949年由大同县析设大同市,属察哈尔省直辖市(地级)。1952年为山西省辖市。1958年由晋北专区代管。1961年复为山西省辖市(地级)。1970年由雁北地区代管,1972年为省直辖。1993年雁北地区撤销,所属大同、天镇、灵丘、阳高、左云、广灵、浑源等县划入。地处大同盆地西北部。桑干河、御河、十里河、浑河、南洋河、西洋河、壶流河、唐河流经境内。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谷子、小麦、莜麦、豆类、薯类、甜菜、胡麻、白麻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金、铜、石灰石、高岭土、石墨、白云石、云母、大理石、耐火黏土等。特产铜火锅。有“煤都”之称。有煤炭、电力、冶金、化工、机械、建材、医药、制糖、食品等工业。同蒲、京包、京原、大秦铁路和108、109、208国道经此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云冈石窟、华严寺、善化寺、九龙壁、观音堂和天镇慈云寺、灵丘觉山寺、阳高云林寺、浑源悬空寺、永安寺、北岳恒山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象耳山

    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3眉州: 象耳山 “在彭山县。有杨祐甫十事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彭山县: 象耳山在 “县东北二十五里。山形耸秀,连峰接岭,南至蟆颐山下,有宝研、磨针二

  • 清泉

    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8黎平府: 清泉 “在湖耳长官司治西南。两石相向,中有泉穴深不可测”。在今北京市南。西晋时和演与乌桓单于密谋杀王浚于此。

  • 桃墟庄

    即今山东蒙阴县东南三十里桃墟乡。清宣统 《蒙阴县志》 卷1有桃墟。

  • 吉水镇

    即急水镇。在今安徽望江县南三里吉水。明置急水镇巡司于此。在广东省廉江市中东部。面积113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吉水圩,人口 6500。明末清初建,因九洲江经此流急,原称急水。清光绪年间取

  • 登北井

    在今四川南溪县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7:南溪县 “登北一盐井”。

  • 长沙塘市

    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北沙塘镇。清雍正《广东通志》卷18:开平县有“长沙塘墟”。

  • 万福河

    一名柳林河。自今山东定陶县东北流,经巨野、成武二县间,入金乡县公涞河,东注南阳湖。大体循古菏水水道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1谓此水为古菏水。在山东省西南部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“万福自巨野入。”源出定

  • 草桥镇

    金置,属诸城县。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。在江苏省新沂市西部。面积101.6平方千米。人口6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坝头,人口 2000。相传汉时刘秀经此,因河道泥泞难行,遂以稻草铺垫,形成草桥得以通过,以此为

  • 天峰山

    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南雄府保昌县:天峰山在“府东北八十里。山形陡峻,高插霄汉,有泉出焉。兵乱时,乡民多避难于此”。

  • 蔡山

    ①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九十里长江滨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九江纳锡大龟。” 孔氏传曰:“龟出九江水中,蔡龟也,故以名其山。” 《新唐书·曹王皋传》: 建中四年 (783),李希烈之兵“栅蔡山不可攻”,后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