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佘太村
又作佘泰。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之大佘太镇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析萨拉齐厅西境置五原厅,初设治于此,次年改设于兴盛旺。1926年于此置大佘太设治局, 1933年改名安北设治局,1942年改设安北县。
又作佘泰。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之大佘太镇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析萨拉齐厅西境置五原厅,初设治于此,次年改设于兴盛旺。1926年于此置大佘太设治局, 1933年改名安北设治局,1942年改设安北县。
1920年日本占领时期设高雄州,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设高雄县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台湾高雄县 (凤山市)。在台湾省本岛西南部,高雄市北、东、南侧。面积2832.5平方千米。人口约123.7万。辖1
在今越南莱州省西北部。清代为临安府纳楼土司辖地。《滇南界务陈牍·普界陈牍·署临安道周瑞玺禀》: “查普方、里方旧为纳楼土司三勐勐底地方,衙门坡则为中勐、下勐。”
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北一百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一》: 麻线岭 “明成化八年,参议严宪凿山开道,以通馈饷”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南昌县(今广西博白县东南),贞观初移定川县 (今广西玉林市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茂名市及广西电白、高州、吴川等市县地,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潘州。唐武德四年(62
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)以多地艺失部置,为羁縻州,初隶定襄都督府,后属桑乾都督府。当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南部或河北省西北境。唐羁縻州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以突厥多地艺失部置,属桑干都督府。确址不
在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入海口南岸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“大沽口,众水由此入海,即《通典》所云三会海口。”为海防要地,清于此设海口营。《畿辅通志》卷93:“大沽海口宽一百五十丈,水深一丈五尺……河口有五
①唐吐番置,在今四川红原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80恭州,“北至吐蕃白山镇七十五里”。②即今广西马山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思恩府:白山镇在“府北六十里。正德中,土目王受与田州土目卢苏合谋煽乱。嘉靖初,督臣
明洪武二年(1369)改田州路置,属广西行中书省(后改广西布政使司)。治所即今广西田阳县。嘉靖七年(1528)改为田州。明洪武初改田州路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。辖境相当今田阳、田东、巴马等县地。
在今宁夏中卫县东六十里胜金关下。明嘉靖 《宁夏新志》 卷3宁夏中卫: 胜水渠 “黄河东,长八十五里,溉田一百五十余顷”。
在今安徽歙县南二十五里。《晋书·孔愉传》:“惠帝末,东还会稽,入新安山中,改姓孙氏,以稼穑读书为务,信著乡里。后忽舍去, 皆谓为神人,而为之立祠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04歙县有孔灵邨,“在县南二十五里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