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婆山
一名夜泊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江夏县 “洪山” 条下: “夜泊山在城南三十里。明初太祖围武昌,其党张必先以潭、岳兵来援,至夜婆山,常遇春击败之。即夜泊山也。”
一名夜泊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江夏县 “洪山” 条下: “夜泊山在城南三十里。明初太祖围武昌,其党张必先以潭、岳兵来援,至夜婆山,常遇春击败之。即夜泊山也。”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洛水与伊水合流处。唐陈子昂《晦日宴高氏林亭》诗序:“发挥形胜,出凤台而啸侣;幽赞芳辰,指鸡川而留晏。”古水名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洛水与伊水汇流处。唐陈子昂《晦日宴高氏林亭》诗序:“发挥
金置,属泾川县。当在今甘肃泾川县境。
在今广西邕宁县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邕州上林县: “都茗山在 (封陵) 县西六十里。其山出茶,土人食之,因呼为都茗山。”
唐天宝元年(742)改清源县置,属清源郡。治所即今福建仙游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9泉州仙游县:仙游山“在县西三十里,县因以为名”。清同治《福建通志》卷2 《沿革》:仙游县“临川何氏兄弟九人学道于此仙去,故
即今贵州绥阳县东北旺草镇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 卷6绥阳县: 旺草场在 “城西北四十里”。
又名黄溪渡。在今江西南昌市东三十里。《明史·宸濠传》: 正德十四年 (1519),“宸濠方攻安庆不克,闻南昌破,大恐,解围还,守仁遂击之。乙卯,遇于黄家渡”。即此。在今江西省南昌县东北。明正德十四年(
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四十里。为东汉许劭兄弟所居。《后汉书·许劭传》:劭兄虔“亦知名,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”。李贤注:“平舆故城,今豫州汝阳县东北,有二龙乡。”
明洪武十七年(1384)置,即今贵州晴隆县南马乃营。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28普安县:“国朝顺治十八年,普安州属马乃营土目叛,总督赵廷臣讨平之。”
①即今山西平遥县东南上店村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:上店镇“在平遥县东南六十里”。②在今河南汝阳县西南十三里上店村。旧属伊阳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河南省汝阳县中西部、汝河南岸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3.7
在西藏自治区北部。属那曲地区。面积1.6万平方千米。人口8.3万。辖1镇、1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那曲镇。那曲,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,意为“黑河、黑水”。名称源于流经境内怒江上游的那曲(河)。清代曾把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