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古代汉族自称为 “”,亦称 “诸夏” 或“华夏”,常和 “蛮夷” 对称。《尚书·尧典》: “蛮夷猾夏。” 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 集解引郑玄曰: “猾夏,侵乱中国也。” 此 “中国” 与 “中原” 含义相同。

②战国楚封邑。约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一带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 庄辛谓楚襄王曰,“君王左州侯,右夏侯”。

③东晋十六国之一。义熙三年 (407),匈奴铁弗氏首领赫连勃勃于高平 (今宁夏固原县) 自称天王大单于,国号夏。凤翔元年 (413) 定都统万城 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。昌武元年 (418) 攻下长安称帝。辖境有今陕西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 一部分地。胜光四年 (431) 为吐谷浑所灭。

④即西夏。北宋宝元元年 (1038) 党项羌族首领李元昊称帝,国号夏。或称大夏。


古邑名。战国楚封邑。约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一带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庄辛谓楚襄王曰:“君王左州侯,右夏侯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崇正镇

    清置,属扶风县。即今陕西扶风县北法门镇。

  • 棫山

    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双河镇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5长宁军: 宝屏山 “军治之主山,与棫山诸峰相对”。《清一统志·叙州府一》: 棫山 “在长宁县南十五里。峭壁插天,广袤数百里”。

  • 吕丘堡

    在今河南濮阳县南,黄河北岸。清属开州,有州判驻此,兼理河工。

  • 健跳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海门卫。在今浙江三门县东南五十二里健跳镇。清顺治十八年 (1661) 徙近海居民虚其地,后复设守备驻防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浙江省三门县东南健跳。属台州

  • 哈实哈儿

    今新疆喀什市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 哈实哈儿 “亦西域小部落。永乐六年,把太、李达等、赍敕往赐,即奉命”。见“疏勒国”。

  • 北戴河支线

    从今河北秦皇岛市西南北戴河至海滨。全长10公里。为京奉铁路支线。1916年修建。1944年被日伪拆除。

  • 丹徒县

    秦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在今江苏丹徒市东南十八里丹徒镇。《元和志》卷25润州丹徒县:“初,秦以其地有王气,始皇遣赭衣徒三千人凿长陇,故名丹徒。”东汉属吴郡。三国吴嘉禾三年(234)改为武进县。西晋太康二年

  • 招收都

    在今广东汕头市东南达濠区。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,移海口巡司于此,称招宁巡司。清康熙五十七年 (1718) 移置达濠城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 招宁巡司 “在潮阳县东三十里招收都”。在今广东省汕

  • 送驾河

    即今山东文登市西之老母猪河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5登州府: 送驾河 “源发文登县东北四十里正棋山,经本县,南入海”。

  • 焉支县

    十六国前凉置,属武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红山窑乡高古城。北魏改名燕支县。古县名。十六国前凉置,治今甘肃省永昌县西高古城。属武兴郡。北魏时属番和郡。后改燕支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