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坤山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五十八里,东平湖西岸。山上有马跑泉。古山名。即今昆仑山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昆(崑)山之玉不出。”
即今吉林大安市北洮儿河。源出大兴安岭索岳尔济山,东南流入嫩江。《魏书·勿吉传》:“初发其国,乘船泝难河西上,至太沵河,沉船于水,南出陆行,渡洛孤水,从契丹西界达和龙。”即“太鲁水”。
在今四川南坪县东二十五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同昌县:“有邓至山,云邓艾所至,故名焉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2同昌县:“邓至山,在县东二十五里。”
即桑伊宗。今西藏扎囊县东北桑伊。
即今吉林蛟河市与退博、新站之间的三角地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: “土人欲执漫都诃以与敌,使来告急,遇太祖于斜堆甸。太祖曰: ‘国兵尽在此矣,使敌先得志于漫都河,后虽种诛之,何益也。’乃分甲士四十与之。……
在今浙江湖州市南十五里下菰城。《寰宇记》卷94引 《吴兴记》: “春申君黄歇于吴墟西南立菰城县”,以泽多菰草而得名。秦灭楚,改为乌程县。东晋义熙元年 (405) 移治今湖州市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(98
北宋置,在今浙江杭州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》:江涨桥镇“在仁和县北九里。有桥跨官河。明洪武中设税课司”。古镇名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置,在今浙江省杭州市武林门北。
亦作都斤山、乌德犍山。即今蒙古国西南之杭爱山。《周书·突厥传》:“可汗恒处于都斤山,牙帐东开,盖敬日之所出也。”古山名。见于《通典·边防》。又作都斤山(《隋书·北狄传》、《太平寰宇记》)、郁督军山(两
即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湖村镇。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彭湃县治此。
即今安徽宣州市北水阳江西岸养贤乡 (仁村湾)。清嘉庆 《宁国府志》 卷20: 东北 “安民铺十里至养贤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