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州
①西魏置,治所在丰乡县 (今湖北荆门市东南马良镇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治所在章山县 (今荆门市东南马良镇)。七年 (624)废。
②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治所在延川县 (今陕西延川县)。《寰宇记》 卷36延川县: “以废城南哥基川,遂置基州。哥基者,胡语云濯筋川是也。” 五年(622) 改为北基州。
西魏置,治今湖北省钟祥市南。辖境大致包括今湖北省钟祥县南部一带。隋大业初废。
①西魏置,治所在丰乡县 (今湖北荆门市东南马良镇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治所在章山县 (今荆门市东南马良镇)。七年 (624)废。
②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治所在延川县 (今陕西延川县)。《寰宇记》 卷36延川县: “以废城南哥基川,遂置基州。哥基者,胡语云濯筋川是也。” 五年(622) 改为北基州。
西魏置,治今湖北省钟祥市南。辖境大致包括今湖北省钟祥县南部一带。隋大业初废。
全称诺门罕布尔德。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东南。对面与蒙古国哈拉哈河相望。1939年5月11 日日本帝国主义由此越河进入蒙古,发动了入侵蒙古国的战争。在苏蒙联军奋击下,日军终于以失败而告终。9
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北。为清顺治八年(1651)敕建,名普静禅林,是活佛脑木汗驻锡之所。后因寺西又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西黄寺,普静禅林遂称为东黄寺。该寺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。
即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。明正德九年(1514)置巡司于此。
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建德府置,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建德县 (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、淳安、桐庐等市县地。公元1358年朱元璋改为建安府。
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北七十里清凉山南麓。修定寺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 (494),现已废圮。现存唐塔一座,塔门楣上有 “邺县令裴□康古,咸通十一年五月” 的题记,塔身平面呈正方形,用模制的菱形、三角形、矩形、
即今广东翁源县西北翁城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翁源县:“故城在西北,今治长安乡也,洪武初,迁于此。”
清宣统元年(1909)于德尔格忒宣慰司极北地区置,属登科府。治所在色许(今四川石渠县)。以境内最大的喇嘛寺色须寺的谐音得名。“石渠”,藏语意为“所巴下色登部落的后代”。色须寺为其后人所建。1913年属
即铜官山。在今四川金堂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4怀安军: 金水山,“ 《皇朝郡县志》 云:在金水县北四十里。本名铜官山”。
明永乐初,安南黎季犛篡陈,又杀明大理卿薛嵓。四年(1406),张辅、沐晟等进军其地。次年(1407),设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在交州府(今越南河内市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以北地区。宣德二年(1427),黎利
又名界埠市。即今江西新干县西北界埠乡。南宋至明嘉靖中曾置金川驿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