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龙场
①即今四川梁平县西南回龙镇。清光绪《梁山县志》卷3:回龙场在“县西九十里”。
②即今四川营山县西北回龙镇。清同治《营山县志》卷4:回龙场在“治西三十里。通蓬州徐家场大道,曾设驿站,驰递文报”。
①即今四川梁平县西南回龙镇。清光绪《梁山县志》卷3:回龙场在“县西九十里”。
②即今四川营山县西北回龙镇。清同治《营山县志》卷4:回龙场在“治西三十里。通蓬州徐家场大道,曾设驿站,驰递文报”。
简称祥祐监军司。西夏置,治所在石州城(今陕西横山县东北波罗堡附近)。元废。
在今浙江新昌县治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元年 (860),“癸卯,南路军拔贼 (裘甫) 沃洲寨。甲辰,拔新昌寨”。即此。即今浙江省新昌县。唐时属越州。咸通元年(860年)裘甫率起义军抗击王式军于新昌寨
①古名句曲山,又名三茅山。即今江苏西南部,地跨今句容、金坛、溧水、溧阳等县市境之大茅山。南北走向,高峰有丫髻山、方山等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7引 《真诰》 曰: “汉宣帝时有三茅君得道,掌此山,故
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罗冈镇。明正德 《兴宁县志》 卷2: 罗冈步市 “在县北七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兴宁县 “消陂尾隘” 条内: “ 《志》 云:县北九十里有罗冈隘,接江西安远县界。” 万历中设
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20黔江县:“唐武德元年再置,移就无慈城。”《清一统志·酉阳州》:石城废县,“《元统志》:县昔为蛮洞侵扰, 移治老鹰寨”。清光绪《黔江县志》卷1:故无慈城
即战国魏逢泽。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南郡开封县: “逢池在东北。” 即此。见“逢泽(2)”。
即今内蒙古正蓝旗北那日图苏木。1949年为正蓝旗驻地。“那日图”,蒙古语意为“朝阳的灌木林”。
①北宋景德元年 (1004) 降宝丰县为镇,属弋阳县。故址在今江西弋阳县南五十里。康定中复升为宝丰县,庆历三年 (1043) 又降为镇。②北宋置,属竹山县。即今湖北竹山县西北保丰镇。③即今宁夏平罗县东
①一作凤鸣山。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远安县: 凤鸣山 “在县西十里。峰峦秀丽,甲于群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 鸣凤山“峰峦耸秀,为县之镇。上有泉甚清凛,山半有石如龟蛇状。相传宋宝
又作林家店。即今黑龙江省林甸县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2: 林甸县 “距省治东南一百五十里,旧名林家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