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王渡
在今山西临猗县西七十里茎河东岸吴王村。明洪武四年(1371)于此置吴王寨巡司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一》 称:“昔有吴、王二姓居此,故名。”
在今山西临猗县西七十里茎河东岸吴王村。明洪武四年(1371)于此置吴王寨巡司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一》 称:“昔有吴、王二姓居此,故名。”
秦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县西北。东汉徙治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。北魏改置南郦县。北周仍名郦县,属武关郡。隋开皇初改为菊潭县。(郦zhí) 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北。属南阳郡。东汉移治
即今江苏浮梁县北勒功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浮梁县: “西北有桃树镇巡检司,后迁县东北勒上市。”
①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八十里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夷水导源中庐县界康狼山,山与荆山相邻。”②在今甘肃临洮县北。《晋书· 乞伏乾归载记》: “炽盘以长安兵乱将始,乃招结诸部二万七千,筑城于康狼山以据之。”
①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洪雅县(今四川洪雅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洪雅县及夹江县西北地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②唐置羁縻州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贵州麻江县境。后废。(1)唐武德元年(61
读若呼沱。即今山西、河北境内的滹沱河。《礼记·礼器》: “晋人将有事于河,必先有事于恶池。”郑玄注: “恶当为呼声之误也,呼池呕夷并州川。”
在今浙江苍南县西。主峰海拔921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平阳县:玉苍山“亦名八面山,山周百余里,跨峙八乡”。1981年析平阳置苍南县,因位于玉苍山之南而得名。在浙江省苍南县城西。属南雁荡山。传山中有玉,
①在今福建大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大田县:大富山“在县西六十里,接漳平县界。上有泉,一乡之田俱藉其灌溉”。②在今湖南长沙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长沙府:大富山“在府北七里。一名罗洋山。峰峦峭拔,流
在今江西上犹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南安府上犹县: 蜈蚣峡 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宋建炎中,李纲常过此,盖出湖南之道也”。
西汉置,属齐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四十里利城。东汉属乐安国。西晋改利益侯国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。属齐郡。南朝宋废。
战国燕邑。在今河北赤城县北独石口附近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 “燕亦筑长城,自造阳至襄平。”《集解》 引韦昭曰: “地名,在上谷。”古邑名。战国燕邑。在今河北省赤城县独石口以北滦河上游闪电河一带。燕筑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