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厌次县

厌次县

①秦置,属济北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陵县东北神头镇。相传秦始皇东游,厌气于此,故名。汉高帝六年(前201)封功臣爰类为侯邑。不久改富平县,属平原郡。东汉明帝复改厌次县,移治今山东惠民县东桑落墅。西晋属乐陵国, 移治马岭城(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三十五里)。北魏属乐陵郡。北齐废。

②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棣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南四十里先棣州。大业初属渤海郡。唐为棣州治。五代梁徙治南旧州城(今惠民县东南五十余里)。北宋大中祥符八年(1015)随州徙八方寺(今山东惠民县)。明洪武元年(1368)省厌次县入州。


古县名。(1)秦置,治今山东省陵县东北神头镇;一说治今惠民县东桑落墅,东汉始移治桑落墅。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封功臣爰类为厌次侯,即此。后改为县,东方朔为此县人。宣帝改为富平县。属平原郡。东汉明帝复改为厌次县。建安十八年(213年)改属乐陵国。西晋移治马岭城(今山东阳信县东)。为乐陵国治。北魏属乐陵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废。(2)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南辛店乡先棣州村。属棣州,大业时属渤海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以后为棣州治。五代梁徙治今惠民县东南清河镇古城马村。北宋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又徙治今惠民县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板桥哨

    明置,属普安州。在今贵州普安县西。

  • 五河县

    南宋咸淳七年(1271)置,为淮安军治。治所在今安徽五河县南旧县湾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五河县:“以五水交流而名。”元属泗州。明属凤阳府,永乐元年(1403)城圯于水,移治故县西北。嘉靖二十五年(154

  • 土西旗

    土尔扈特西旗的简称。清置,属土尔扈特部。在今青海玛多县东北境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西旗:“牧地在阿屯齐老图,有阿勒淖尔泊。东至衮阿尔台,南至黄河,西至哈尔古尔希立,北至库克乌苏唐素楞。”

  • 黄土铺

    在今四川茂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威州: 黄土铺 “在州东北百里。宣德二年,松潘蛮攻围城堡,官军讨之,至黄土铺失利,松茂之道遂绝。即此”。在今四川省汶川县东北。明宣德二年(1427年),松潘土著起事

  • 画山

    ①在今安徽凤阳县西南五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凤阳府: 画山 “山有木,枝如杨柳,可用为画,故名”。②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五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3静江府: 画山 “在阳朔县北。苍壁丹岩,望之若屏然”

  • 温泉盐池

    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南惠堡盐池。《元和志》 卷4灵州回乐县: “温泉盐池,县南一百八十三里。周回三十一里。”

  • 寒风阙

    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。《徐霞客游记·游天台山日记(后)》: 崇祯五年 (1632) 三月十七日,“至寒风阙”,即此。

  • 安山县

    西魏改左南乡县置,为秀山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南。北周属武关郡。隋大业初废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河南省内乡、淅川二县境内。为秀山郡治。隋开皇初属淅州,大业初废入南乡县。

  • 宣府镇

    明九边之一。总兵驻所在宣府 (今河北宣化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一带。明九边之一。总兵官驻宣府(即今河北宣化县)。镇守地区相当今河北省西北部内外长城一带。

  • 蜢濮者山

    亦作蜢䗱者石山。 在今云南凤庆县东北二百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顺宁府: 蜢濮者山“土少石多,高峻骨立,宛如鬼工削成。下有聚落,俗呼蜢濮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