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县
西汉置,属河南郡。治所在河南原阳县西圈城。西晋属荥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 (447) 废。太和十一年 (487) 复置,北齐废。
古县名。本战国魏邑。西汉置县,治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原武西北。两汉属河南郡。西晋属荥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时废,太和中复置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废。北濒黄河,为河津要地。
西汉置,属河南郡。治所在河南原阳县西圈城。西晋属荥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 (447) 废。太和十一年 (487) 复置,北齐废。
古县名。本战国魏邑。西汉置县,治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原武西北。两汉属河南郡。西晋属荥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时废,太和中复置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废。北濒黄河,为河津要地。
隋开皇四年(584)置,治所在东安县(即今云南彝良县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彝良、大关两县地。大业初废入开边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辖境仅当今彝良县及大关县东部。天宝后废。隋唐羁縻州。隋开皇初置,属南
即今山东沾化县北久山村。因久山得名。明置久山镇巡司。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)裁。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沾化县北久山村。明置巡检司于此。属沾化县。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裁。
又名珠浦桥、绳桥、索桥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二里岷江上,为二王庙(崇德庙)通青城山主要索桥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1永康军:索桥,“《寰宇记》导江县犍尾堰有索桥、李冰祠。《图经》云:本军江流湍悍,不通船筏
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五里。因是明朝李英土司坟墓所在地,故名。古代为军事交通要道,素有 “青海门户” 之称。集镇名。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东北部、湟水北岸、享堂峡南口,东临甘肃省。属川口
1923年析萨拉齐县置,属绥远特别区。治所在包头镇(今内蒙古包头市)。1926年改设包头县。1923年由萨拉齐县包头镇及五原、东胜、固阳三县析置,治包头镇(今内蒙古包头市城区)。1926年升县,隶绥远
一名仙女岭。在今广西贵港市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贵县:仙女山“亦曰仙女岭。嘉靖初,藤峡瑶民据此,谓之仙女砦”。古山名。又名仙女岭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北。明嘉靖初,藤峡瑶据此,谓之仙女寨。
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。粤汉铁路经此。区片名。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北部,西靠珠江支流增埗河。唐时已有人聚居,日久渐成村庄。因地处城西,统称西村。现多高层建筑。有冶金、机械、建材、轻工、皮革、食品、塑料等企
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(库页岛) 东海岸北部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9: 塔他玛山 “在库页岛,距吉林城东北四千四百五十里”。塔塔玛河发源于此。
在今广东四会市东南大沙镇黄岗圩。明洪武初于此置巡司,十七年 (1384) 移南津水口。
1944年改青格里河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在青格里河 (今新疆青河县)。以青格里河为名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、准噶尔盆地的东北边缘、阿尔泰山东南部。属阿勒泰地区。面积1.6万平方千米。人口5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