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真县
北宋大中祥符七年(1014)改真源县置,属亳州。治所即今河南鹿邑县。元废。
古县名。北宋大中祥符七年(1014年)改真源县置,治今河南省鹿邑县东。属亳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并入鹿邑县。
北宋大中祥符七年(1014)改真源县置,属亳州。治所即今河南鹿邑县。元废。
古县名。北宋大中祥符七年(1014年)改真源县置,治今河南省鹿邑县东。属亳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并入鹿邑县。
①隋开皇初改齐通县置,属嘉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。仁寿元年(601)改为通义县。②元至元十二年(1275)改路赕千户置,属南安州。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六十六里广通镇。民国《广通县查报省志资料册》:“元
①战国时古賨国城。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十四里土溪乡南城坝古城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 “长老言,宕渠盖故賨国,今有賨城、卢城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62渠州: 古賨国,“ 《元和郡县志》 曰:
即今湘南醴陵市东北二十四里王仙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醴陵县图:县东北有王仙铺。
俗名野里。在今山东齐河县西南。清道光 《长清县志》 卷2 《市集》 有野鹊窝铺。
又作社平戍。在今山西五寨县北。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天保三年(552),“冬十月乙未,至黄栌岭,仍起长城,北至社干戍四百余里,立三十六戍”。《资治通鉴》作社平戍。
①西晋惠帝置,属零陵郡。治所即今湖南东安县东北八十里芦洪市镇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应阳县“盖即应水为名也”。隋废入零陵县。②隋大业二年(606)改应城县置,属安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应城市。次年属安陆郡。唐武
①即今福建福安市东北上白石。明成化八年(1472)置巡司于此。②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隆安二年(398),“桓玄大破官军于白石”,即此。(1)古地名。即今福建省福安市东北上白石镇。明成
又名锦屏山、宝鞍山。在今四川阆中市南三里嘉陵江南岸。《寰宇记》 卷86阆州阆中县: 阆中山 “其山四合于郡,故曰阆中。按 《名山志》 曰: 阆中山多仙圣游集焉”。
①东汉章帝改苦陉县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邢邑。三国魏改为魏昌县。②东汉永元中置,属巴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巴中市。三国蜀汉属巴西郡。南朝宋初废。③东汉末析罗县东境置,为汉昌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南平
①北魏置,为谯州南谯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涡河北岸刘寨村,后移今蒙城县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为肥水县。②清同治三年 (1864) 置,属颍州府。治雉河集(即今安徽涡阳县)。民国初属安徽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