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阳

南阳

①在今安徽太湖县西北五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②指今山东泰山以南、汶河以北地区。春秋属鲁,后入于齐。《公羊传·闵公二年》: “高子将南阳之甲。” 又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 孟子谓鲁慎子,“一战胜齐,遂有南阳”。皆即此。

③指黄河以北、太行山以南,约当今河南济源市至获嘉县一带。春秋时属晋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五年(前635),“晋于是始启南阳”。杜注: “在晋山南河北,故曰南阳。” 战国属魏。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 秦召周君,“将以使攻魏之南阳”。

④指伏牛山、汉水之阳,约当今河南西南部。战国属楚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 “楚败于南阳。”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 (前272) 于此置南阳郡。

⑤唐方镇名。至德元年 (756) 升南阳防御使置,治所在南阳郡 (今河南邓州市)。次年废。


(1)古地区名。(1)在今山东省泰山以南、汶河以北地区。以在泰山之阳,故名。春秋属鲁,地近齐国,故为齐所夺。《公羊传》闵公二年(前660年):“高子将南阳之甲。”战国属齐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遂有南阳。”即此。(2)即今河南省济源市至获嘉县一带。因在太行山南、淮河之北而得名。春秋属晋。战国属魏。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“魏之南阳。”即此。(3)在今河南省西南部。战国时分属楚、韩。因地居古代中原南方,位于伏牛山、汉水之阳,故名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秦惠王时,楚、魏战于陉山,“楚败于南阳”,即此。(2)集镇名。(1)在浙江省乐清市中部、杭温公路南侧。人口 3550。属虹桥镇。因地处田垟南首,故名南垟,后雅化为南阳。种植地仲兰、颠茄等中药材。有化工、服装、缝纫机配件等厂。(2)在海南省文昌市西南部。属文城镇。人口430。为原南阳镇人民政府驻地。1914年建圩。因建于南阳岭下,故名。建国前属南阳乡。1951年建政属文昌县第一区(即文城区)。1957年撤区并乡属南阳乡。1983年为南阳区,1986年建镇。2002年并入文城镇。产稻、橡胶、胡椒、菠萝、香茅等。咖啡种植历史悠久,“南阳咖啡”久负盛名。有菠萝加工、木材加工、制油、肥皂等厂。有公路接文蓬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惊矶山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12江夏县: 惊矶山 “在县东九十里,西南俯临大江,下有石矶,波涛迅急,商旅惊骇,故以为名”。

  • 灵光塔

    在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北六里塔山南坡。为唐渤海国时代遗物。原是七层楼阁式青砖空心方塔,高约20米。1932年遭雷击,顶部二层震塌。1932年和1984年两次整修。今塔高五层13米。塔身方形。塔围30

  • 渔涝

    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渔涝镇。清道光 《封川县志》 卷2: 墟市有渔涝墟。

  • 茶溪

    在今湖南古丈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永顺府》:茶溪“源出高望山,即会溪上流,东南流入沅陵县界”。注入酉水。

  • 桢林县

    西汉置,属上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。东汉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南。属上郡。东汉末废。

  • 万城堤

   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)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江陵县:万城堤在“府西六十里。介当阳、江陵之间。嘉靖十一年江水决此,直冲郡西,城不浸者三版。明年有司修筑”。

  • 鸡膳屿

    又名鸡心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北,西南距北寮半岛奎壁山约六里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鸡膳屿,“屿形如鸡膳子,故名”。

  • 大店集

    ①即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大店镇。明嘉靖《宿州志》卷1:闵孝乡“在州治东……大店集”。清光绪《凤阳府志》卷11宿州:大店“分南、北二集。有营汛,有驿。州东七十里”。②即今山东莒南县北三十八里大店镇。清属莒州

  • 松树堡

    明嘉靖二十五年 (1546) 置,属马营堡。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马营堡: 松树堡 “在马营之西,……堡一望平川,无险可倚。距二边营盘道、梁栅口不过十里。近堡有孤山、双沟、磨天

  • 丰满特区(县级)

    1949年置,属吉林省。治丰满街(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南大丰满)。1951年12月划归吉林市管辖。1953年3月撤销,并入吉林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