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安镇

南安镇

①在今福建武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武平县: 南安镇 “在县南。唐置镇,与武平俱属长汀县。五代时,王闽改置武平场,南安遂废”。

②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五里木城镇。唐代于此置南安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夹江县: 南安废县在 “县西北二十五里。……今为南安镇,亦曰南安乡”。清彭遵 《蜀碧》 卷3: 顺治二年 (1645),张献忠义军 “由青衣江下夹江,攻南安镇”。即此。


(1)古镇名。唐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置,故址在今福建省武平县南。属长汀县。五代王闽时置武平场,南安镇遂废。(2)今镇名。(1)在山西省文水县东北端。面积65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安,人口 5010。安姓始居,与北安相对,故名。1949年属文水三区,1953年设五安乡,1956年属南庄乡。1958年建先锋公社,1961年改南安公社。1971年划归交城县,1976年划回文水县。1984年改镇。2001年南白乡并入。地处平川。主产小麦、棉花、高粱、玉米,盛产梨、葡萄、红枣。有铸造、磷肥、水果加工等厂。公路通县城及交城、清徐县。镇北安村为张稼夫故里。(2)在江西省大余县中部、章江河畔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41.7平方千米。人口7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安,人口4万。自北宋淳化元年(990年)始,历为大庾县和南安军、路、府治,因名南安,寓“地接岭南,人安物阜”之意。宋时因章江北岸筑城形长而微锐名鱼城,后遭水圮。明嘉靖四十年(1561年)于江南岸再筑城池,名水南镇。1942年设崎城镇,1947年改今名。2001年梅关镇并入。主产蔬菜。有矿山机械、农机、冶金、水泥、建材、羽绒服装、竹器工艺、印刷、化工、食品、板鸭等厂。以产南安板鸭驰名。323国道、崇余公路经此。有刘伯坚烈士墓。名胜古迹有牡丹亭、嘉祐寺塔、南安大码头遗址。(3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东部。面积173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安街,人口 1180。1932年始建,取“大好江南永世安宁”意得名。1950年为赤水区,1958年设南安公社。1963年改区,1968年复公社,1984年改乡,1989年置镇。产稻、甘蔗、薯类、柑橙、油茶等。有陶瓷、农械、工艺、造船、篙竹等厂。公路通藤城及苍梧,水路通梧州、藤城等地。(4)在甘肃省陇西县城周围。面积60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北关,人口 1300。镇区位于渭河南岸。1949年前设南安、保昌二镇,1949年合设渭河乡。1958年并入城关镇合为城关公社。1980年由城关镇分设渭河乡,1983年改城关乡。1999年复置镇,更今名。为县蔬菜产区。特产腊羊肉。316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八公塠

    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二十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31富平县:八公塠“其塠两畔各有小谷,象公字,中心有堆,因以为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3云:“亦曰八公原,金人由扶风东还,将犯永兴,宋将贺师范与战,于此败死。今垒

  • 南床 (牀) 山

    在今蒙古国西南南戈壁省南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 登国六年 (391),拓拔珪追破蠕蠕,“及于大碛南床山下,大破之”。

  • 白崖赕

    又称勃弄赕。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。治所在白崖城(今云南弥渡县西北二十二里红岩街西)。郭松年《大理行记》:“县西石崖斩绝,其色如雪,故曰白崖。”宋大理属首府大理。元代废。又称勃弄赕。南诏置,在今云南省弥

  • 定远县

    ①南朝梁天监三年 (504) 置,为定远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大桥乡三官集。北齐为广安郡治。隋属钟离郡,仁寿元年 (601) 改临濠县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复名定远县,属濠州。天宝四年(74

  • 勐 (猛) 麻

    即大勐麻。今云南云县东南大寨乡。明、清时设土巡司于此。

  • 都兰寺

    在今青海乌兰县东北,为柴达木最大寺院。1931年曾于此置都兰县。民国许公武 《青海志略》: “都兰寺在和硕特西前旗界内……现设都兰县治,并置防军于此,为左翼盟各旗互市之所,商务甚盛。”

  • 牧师城

   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汾州府: “牧师城在府西北境,汉边郡皆置牧师苑以养马,此即西河郡牧苑也。”

  • 南合州

    南朝梁太清元年 (547) 改合州置,治所在今广东雷州市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、湛江、遂溪、徐闻等市县地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平陈后改为合州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治所在海康县 (

  • 永嘉江

    一名永宁江。即今浙江南部之瓯江。发源于今浙江龙泉市南,东经云和、丽水、青田、永嘉、瓯海、乐清六县市, 于温州市东入东海。《元和志》卷26温州:永嘉江“一名永宁江。在州东三里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9温州永嘉

  • 茄陂

    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馥传》: 东汉建安中任扬州刺史,“兴治芍陂及茄陂、七门、吴塘诸堨以溉稻田,官民有畜”。古水利工程名。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。东汉建安中,刘馥为扬州刺史,兴治茄陂七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