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口堡
即今广东梅县西之南口镇。清光绪 《嘉应州志》 卷4: 南口堡在 “城西南三十里。有南口墟,往来大道”。
即今广东梅县西之南口镇。清光绪 《嘉应州志》 卷4: 南口堡在 “城西南三十里。有南口墟,往来大道”。
即今浙江鄞县西南四十八里章水镇。清光绪 《鄞县志》 卷2 《市镇》: 县西南有章村街。
在今福建古田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:石平桥“在县治东南。宋建。寻废。明朝宣德间再建,复圯。成化十五年重修,为石墩十有一,覆以亭五十六间”。
1912年改绛州置,属山西河东道。治所即今山西新绛县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58年撒销,并入侯马市。1962年复置新绛县。在山西省西南部、吕梁山南麓。属运城市。面积593平方千米。人口31.7万。
北宋置,属尉氏县。即今河南尉氏县西南三十四里朱曲乡。
即今河南许昌市东秋胡乡。旧属许昌县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1: 同治四年 (1865) 六月,捻军至 “许州之秋胡、栗园诸处”。
即古之谷水。在今河南罗山县东, 为罗山、光山二县界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罗山县:“竹竿河在县东三十里。源出掘山, 北流入淮。”淮河支流。在河南省东南部及湖北省北部。因上游常有成排竹竿顺水而下,故名。源
①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安国市东南六里安国城。晋属博陵国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废。景明二年(501)复置,属博陵郡。北齐废。②北齐改县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北安
在今陕西紫阳县东南洞河。清光绪 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 紫阳县: 洞河口 “在城东二十一里”。
即今安徽青阳县东长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青阳县:古长山“在县东南三十里, 秀拔群山。宋范仲淹尝读书其中,更名读山”。
南朝宋改河阳县置,为东河阳郡治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五十六里,洱海东岸大成村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东晋改河阳县置,治今云南省大理市东南。为东河阳郡治。南朝梁末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