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会州
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会州置,治所在汶山县 (今四川茂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、汶川、北川等县地。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茂州。
唐武德四年以会州改名,治汶山县(今四川茂县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茂县、汶川等县地。贞观八年(634年)改为茂州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会州置,治所在汶山县 (今四川茂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、汶川、北川等县地。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茂州。
唐武德四年以会州改名,治汶山县(今四川茂县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茂县、汶川等县地。贞观八年(634年)改为茂州。
北宋置,属郏城县。即今河南郏县东南三十里长桥镇。(1)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中北部,北邻苏州城区。吴中区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6平方千米。人口16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长桥,人口13万。镇因宝带桥(俗称长桥
亦名石角溪。即今四川屏山县西一百二十五里西宁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马湖府蛮夷长官司:什噶溪在“司(今新市镇)西二里。源出小悍山……流入马湖江”。
北宋置,属中牟县。即今河南郑州市东四十里圃田乡。
即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。北周天和元年(566) 曾移临真县治此。
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正北。清乾隆三十二年 (1767) 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形制建造。“普陀宗乘” 是藏语 “布达拉” 的汉译,故又有“小布达拉宫” 之称。建成之时,由伏尔加河流域返回祖国的厄鲁特蒙古
隋开皇六年(586)置,属永丰县。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西北。唐麟德元年(664)改为丰安县。
即神虎门。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内宫城西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太安元年(302),齐王冏遣将董艾袭长沙王乂,乂驰入宫,闭诸门。“董艾陈兵宫西,纵烧千秋神武门”。即此。又称神虎门。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
即今浙江嵊县东北漳镇。清道光《嵊县志》卷2《市镇》:北庄市“在县东六十里”。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改孟绢路置,属云南布政使司。治所在今泰国清迈以南。后废。见“孟绢路”。
亦作浪藏寺。在今四川得荣县。《清史稿·宣统本纪》: 宣统三年 (1911),赵尔丰奏: “浪庄寺喇嘛千余人许还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