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岩寨
在今浙江龙泉市东南跶石岭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北岩寨“在县东十里汰石岭上”。
在今浙江龙泉市东南跶石岭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北岩寨“在县东十里汰石岭上”。
在今云南洱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浪穹县: 鱼子淜 “在县西。水色青碧,流合于宁河。一名龙池”。
在今湖南益阳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 烂泥湖 “在益阳县 (今益阳市) 东五十里。南受宁乡华林港之水,北入乔江”。在湖南省东北部益阳市与湘阴县之间,湘江与资水尾闾处。原为凤凰、来仪二湖,水面广阔
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上允镇北。原属澜沧县,民国时于此置县佐。1944年底裁撤。
①在今新疆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境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70:“开都河自博斯腾淖尔溢出,折西南行径库尔勒回庄为孔雀河,其流南入布它海子,又折东南行为共琦河,又东南与英乞盖河合流迳蒲昌城之东,南流注塔里木河。
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乡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永宁府:干木山在“府(治今永宁乡)东南十五里。高八十余丈,根盘百余里。一名狮头山,亦名孤山”。
即今山东济南市西十里段店镇。 明刘 《历乘》 卷5: 段店在 “城西十八里,长清必由之路”。1984年设镇。
东晋升平五年 (361) 置,属永平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、昭平、岑溪等县境。南朝宋大明八年 (464) 后废。南齐复置。后废。
明作巴朗。又称白浪木、巴朗宗、巴浪宗、巴纳木宗。即今西藏白朗县西北白郎学。“巴浪”为两姓名。传说13世纪著名喇嘛译师巴扎·尼玛扎巴和纳朗·多吉敦炯二人曾在此处一起念经,后以二人姓名首字为当地地名。清《
北宋庆历二年 (1042) 升招安镇置,属滨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沾化县西古城镇。熙宁六年(1073) 省入渤海县。元丰二年 (1079) 复置。金明昌六年 (1195) 改为沾化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庆历三年(
即金宝圩。在今安徽宣州市西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