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岩
①又名濮岩。在今四川合川市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9合州:濮岩“在州北五里。或云即北岩”。明万历《合州志》卷1:濮岩“在州治西北三里。因濮国,故名。又曰北岩”。
②在今四川资中县北,为资中四岩之一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7资州:北岩“去郡城半里,等慈寺之东。横岩侧覆,不可游息, 其巅古像半湮苔藓,乳泉滴沥,四时不绝。《北岩记》云:东蜀领郡之十六,而江山瑰奇,资中为之甲。资中胜游十数,而附郭便近,北岩为之最”。
①又名濮岩。在今四川合川市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9合州:濮岩“在州北五里。或云即北岩”。明万历《合州志》卷1:濮岩“在州治西北三里。因濮国,故名。又曰北岩”。
②在今四川资中县北,为资中四岩之一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7资州:北岩“去郡城半里,等慈寺之东。横岩侧覆,不可游息, 其巅古像半湮苔藓,乳泉滴沥,四时不绝。《北岩记》云:东蜀领郡之十六,而江山瑰奇,资中为之甲。资中胜游十数,而附郭便近,北岩为之最”。
在今湖北广水市北四十里。清雍正十年(1732)移平里市巡司于此。区片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东南部。范围包括七星公园南门以南、辅星路以东、七星路和骖鸾路的北段。因昔为桂林通往灵川大圩的古道上,
在今山西繁峙县西。明成化三年(1467)繁峙县曾移治于此。
元置,即今广西永福县西南大石。
即今广东揭西县东北灰寨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揭阳县西北有灰寨村。
即阳纡。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称“秦之阳华”为天下九薮之一。高诱注:“阳华在凤翔,或曰在华阴西。”见“杨纡”。
简称陕西布政使司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置,有左右二使,治所皆在西安府 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、宁夏、甘肃三省区及青海东部。清康熙二年(1663) 移右布政使治巩昌府
①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百余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休宁县: “西南有黄竹岭巡检司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 黄竹岭 “在休宁县西,张公山西支也。与江西浮梁县接界,地当厄塞”。②在今江西瑞金市东北。《清
清乾隆年间置,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达尔达姆特。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11:达尔达木图卡伦,“此小卡伦,在锡伯营所辖沙巴尔托海卡伦西南一百余里”。
即郢。春秋、战国时楚国都城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北纪南城。因位于楚国南境,故称南郢。即“郢(1)”。
在今甘肃敦煌市南十里鸣沙山麓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:月牙泉“南邻党河,渊渟澄澈,映月无尘,环以流沙, 虽遇烈风,而泉不为沙掩盖”。古称沙井,俗名药泉。在甘肃省敦煌市区南7千米鸣沙山北麓。泉呈月牙形,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