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剑南道

剑南道

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为全国十五道之一。以在剑阁之南得名。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变为政区,为十五道之一,治所在益州 (后升为成都府,今四川成都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涪江流域以西,大渡河流域和雅砻江下游以东; 云南澜沧江、哀牢山以东、曲江、南盘江以北; 及贵州水城、普安以西和甘肃文县一带。乾元元年 (758) 废。宋代曾一度恢复道制,如淳化四年 (993) 分全国为十道,剑南为其一,次年即罢。


唐贞观元年(627年)所划分十道之一,为地理区划名称。开元年间置剑南节度使,为节度使名,又为地理区划名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大部,云南省澜沧江、哀牢山以东及贵州省北端、甘肃省文县一带。乾元元年(758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板关

    ①明置,属石泉县。即今四川北川县西石板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石泉县:石板关“在县西六十里……旧皆为戍守处”。②在今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南五十六里石桥乡。《清一统志·思南府》关隘:石板关“在务川县西

  • 五门楼寨

    即今山西河曲县东南五门楼村。《清一统志·保德州》:五门楼寨“在河曲县南三十五里。险隘可守”。即今山西省河曲县东南五门楼。《大清一统志》云其地险隘可守。

  • 䓫莱主山

    在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, 与花莲县交界处。中央山脉北段高峰。海拔3559米。为浊水溪上源䓫莱溪与花莲溪支流木瓜溪上源分水岭。 䓫莱, 泰雅语原义为 “覆雪山头”。

  • 开福寺舍利塔

    即景州塔。在今河北景县城内西北角。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》:开福寺“在景州治西北。明洪武中建。前有古塔,隋文帝建。为级十三,高二十二丈”。

  • 谷远县

    西汉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即今山西沁源县。西晋废。

  • 七部县

    唐武德七年(624)置,属西豫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元谋县北龙街附近。贞观三年(629)属靡州。天宝后废。

  • 江巴林寺

    亦名戎空寺。即今西藏昌都县城杂曲与昂曲汇流处之楮惹山上强巴林寺。藏语意为弥勒寺。明正统二年(1437)由喇嘛教格鲁派(黄教)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麦·江林喜绕桑布创建。为帕巴拉呼图克图坐床之所。

  • 水口驿

    即今福建古田县南水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古田县:水口驿“即废古田县。宋时曰嵩溪驿,元改今名。明初因之,递运所亦置于此”。

  • 天井关

    ①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北八十里天井峧,为通山西要道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党郡高都县:“有天井关。”《晋书·慕容垂载记》:东晋太元十九年(394),“垂进师入自天井关,至于壶壁”。即此。②一名太行关。西汉置

  • 铁背山

    即今辽宁抚顺县东北、浑河南铁背山。《清一统志·兴京》: 铁背山 “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。其西为界藩山。上有界藩二城。迤南为吉林崖,我太祖高皇帝以五百人破明兵四路兵数十万众,歼杜松于铁背山 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