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刘伶台

刘伶台

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七里。为纪念晋代“竹林七贤”刘伶而建。唐许浑《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》诗:“刘伶台下稻花晚,韩信庙前枫叶秋。”即此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9楚州:“刘伶台在县北,边淮。”


村名。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东北、市河北岸。属淮城镇。人口600。早年为纪念刘伶曾建墩台,故名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。有建材厂。运输、编织业兴旺。有公路通市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恭顺州

    明嘉靖十二年 (1533) 改他朗寨长官司置,属元江府。治所在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十五里碧溪。恭顺系傣语 “岗顺” 的译音,“岗” 指中间,“顺” 为沃野,意即沃野中间的寨子。清顺治十八年 (16

  • 梅里

    又作梅李、蕃离。即今江苏无锡县东南梅村。相传周太王长子泰伯筑城,自号句吴。故又称泰伯城。自泰伯至寿梦皆都于此。公元前560年诸樊迁都于吴 (今苏州市)。又作梅李、蕃里、泰伯城、吴城。在今江苏省无锡市滨

  • 鲁密祖卜柏哈

    在今四川丹巴县南白峰村 (柏哈村)。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置鲁密祖卜柏哈土百户。

  • 闾山

    ①即医巫闾山之简称。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乾州海北州: “地在闾山之西,南海之北。”②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浮膺岛。见于清 《海国闻见录》。

  •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

    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置,治所在东京路(后改辽阳路,治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辖境西至滦河、辽河、嫩江,东至鄂霍茨克海、日本海及库页岛,北迄外兴安岭(今俄罗斯斯塔诺夫山),南达朝鲜东北部地区。明初废。

  • 兀刺海路

    元改西夏黑山威福监军司置,治所在兀剌海城(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)。明初废。

  • 大雷戍

    亦作雷池戍。东晋置,即今安徽望江县。为东晋、南朝军事重镇。东晋置,在今安徽省望江县。因戍东雷水得名。当江防要地,为东晋、南朝军事重镇。义熙六年(410年)刘裕攻卢循,进军于此。

  • 仙芝谷

    在今山西永和县东北五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隰州永和县:“武德二年移治于仙芝谷西。”

  • 扶余国

    即夫余国。西汉时分布于今吉林农安县为中心的松花江中游平原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燕“北邻乌桓、夫余,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”。5世纪末,居地为勿吉所占。

  • 双石崖

    在今湖南洪江市境内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5辰州府:双石崖“在黔阳县(治今黔城镇)南九十里。有二石对立,又名屏风崖。三面如一,传言石根随水高下,土人神之,舟楫莫敢忤犯。本朝景泰间,苗寇弗靖,人皆避其上,因筑